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造可持续价值?
当一个企业谈论“价值”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早在孔子、柏拉图的年代,何谓“价值”便备受争议;直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价值”的含义仍在不断演化。剑桥大学工业可持续研究中心指出,尽管亚当斯密提出的“(商品)交换价值”成为了经济学思潮的奠基石,并被广为实践;近期的思辨则更关注价值的其他形式。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知名研究员Elke den Ouden在《创新设计:为人类、组织和社会创造价值中》一书中指出,除了从经济视角,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视角评判“价值”。近年来得到主流资产管理机构青睐的“ESG”理念——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便体现了这一价值评判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社会,人口老龄化、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风险进一步凸显了ESG理念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将ESG融入其商业模式创新实践,企业可以将这些危机和风险转化为创造可持续价值的机遇。
人们深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实际上并不只有科技迭代才能带来商业价值。早在50多年前,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就意识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巨大潜力。在《利益相关者》一书中,施瓦布教授指出,企业深嵌于其所处的社区和环境之中,只有整个社区经济都运转起来,企业才能获得更大商业价值。在全球联系愈加紧密的今天,企业更该将商业模式从股东优先主义转换到利益相关方主义,与社区建立起长期互信互惠的关系,构建可持续的价值流动。
如何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流动?首先,明确目标。联合国2030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被划分入四个领域:地球、人类、繁荣发展、治理原则。世界经济论坛《衡量利益相关者理念》报告依托于这四个领域,为企业创造可持续价值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健康的“地球”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是林牧农业的基础,没有它,企业无法创造长期价值。“人类”对社会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保证员工全方位的健康、并帮其实现技能升级,企业才能提高绩效。“繁荣发展”强调商业力量对经济繁荣、创新和共享财富的重要性。而“治理原则”则是企业设定目标、创造可持续价值的重要基础。明确目标后,便可以围绕目标,寻找具体路径与方法。
在“地球”这一主题之下,企业一定无法避开“碳排放”、“碳捕捉”、“碳市场”等事项,但目前大部分讨论都集中在钢铁、冶金、机械、能源等重工业。实际上,中国的食品工业发展迅猛,加之国际贸易中食品的“碳标识”和“碳关税”日益盛行,食品业的“碳”问题也该吸引更多关注。根据密歇根大学碳足迹资料单,食品其实占到每个家庭碳足迹总和的10-30%。利用碳足迹标记技术,有机食品公司正谷计算出其所生产的一枚有机月饼的碳排放总量为133.07克,其中原料占70克、包装29克、月饼生产25克、运输9克。在计算出碳排放总量后,正谷同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的绿电项目进行碳交易,完成碳抵消,最终推出了“碳中和月饼”。
自然,重工领域的企业在此议题上也不乏创新精神。为了保障矿井的空气安全,新风需要被鼓入地下,再从通风口排出,这种气体被称为“乏风”。乏风中含有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冬季,其温度甚至可以超过10度。大连冰山集团在其位于宁夏的煤矿项目中利用乏风的余热取代矿区传统的燃煤,制取45度热水用于建筑供暖。 据计算,该举措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约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860吨。长远来看,这项技术还有助于将矿区中的低温余热再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除了围绕“地球”创造可持续价值之外,新领军者企业也在“繁荣发展”、“治理原则”等领域中做出努力。不可否认,普惠金融对脱贫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的数据,到2020年6月末,小微企业的贷款总额高达40.7万亿,在金融机构发放的总贷款中占比24%。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等的文章指出,金融服务与数字科技的融合满足了之前被忽视的小微企业的需求。
但与此同时,数字化普惠金融也面临着挑战。对金融机构而言,部分借贷者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低风险借贷对象;而对借贷者而言,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是一大顾虑。作为一家科技公司,360数科便致力于解决普惠金融中的“难”与“贵”两大问题。一方面通过智能技术触达小微企业,帮其及时获取融资信息;另一方面,建立用户风险评估系统,帮金融机构降本增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养鸡场场主、陕西延安的腌肉工厂创业者都是360数科关注的对象。
更让人振奋的一个迹象是,许多企业并不止步于商业模式创新,还在努力将可持续价值创造以可衡量的方式在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中体现出来;这也是许多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在ESG理念起步较早的市场,多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非财务绩效——也被称为“第四张报表”——的披露有着较高要求。这份报告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展现,也是企业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推力。
随着ESG报告在中国市场的推行,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也在迎头赶上。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同普华永道中国共同发布的白皮书《ESG报告:助力中国腾飞聚势共赢》,截至2020年年中,共有1,021家中国A股企业(即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发布了年度ESG报告,远超2009年的371家企业。
然而,中国企业向ESG评估及披露的转型速度有多快?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于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举办的一次工作坊调查问卷显示,在满分为4分的维度上,10家新领军者企业认为ESG对自身企业业务的重要性为3.1分,相关性为3.2分;然而,他们认为其企业采用ESG理念的就绪度为2.9分,对其具体指标与报告产出的了解程度为2.4分。这不仅说明越来越多的新领军者企业意识到了ESG的重要性,还显示出企业急需相关培训和扶持,以在实际商业经营中融入相关理念。论坛大中华区金融社区负责人韩雪表示,在ESG下一步的发展中,构建可量化的衡量指标、建设数据基础、系统性生成报告都十分关键。根据对多位中国商界领袖、高管和ESG专业人士进行的访谈,论坛同普华永道总结出了三个关键洞察:
- 董事会层面的支持是确保ESG工作取得成功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 高增长的企业必须从关注短期收益转向理念驱动的企业战略,要考虑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要想使ESG报告在中国成为主流,需要开展更多的培训、同级共享以及持续整合披露要求和数据。
2020年《达沃斯宣言》写道,企业的目标是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创造共享的、持续的价值。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单位,作为更广泛的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所承担的应该是人类和社会的期望。企业绩效不能仅以股东回报来衡量,还要考虑其ESG目标的实现情况。我们期待着更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企业事务社区负责人韩雪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作者:
陈梓舒,新领军社区内容策划主管,世界经济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创新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