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行动

绿电直连:如何应对碳排放新规

绿电直连为出口企业满足碳边境调节规则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路径。 Image: Getty Images/iStockphoto

Yufang Jia
Project Fellow, Climate Strategy, World Economic Forum
William Jernigan
Lead, Climate Strategy China, World Economic Forum
  • 绿电直连通过使用可追溯的、实时的清洁能源,为出口企业满足碳边境调节规则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路径。
  • 随着企业加大对绿色产业集群、智能电网和数字认证工具的投资,竞争优势正从成本的降低转向可核实的脱碳进程。
  • 为了扩大绿电直连的规模并降低合规成本,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协调融资和认证过程。在此过程中,全球协作至关重要。

随着跨境碳关税的上升,能够通过绿电直连使用绿色能源的企业将在成本和合规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碳定价体系的扩展以及碳边境调节政策的出现已经重塑了商业竞争格局,脱碳在战略方面占据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如今,以可透明衡量的方式将供应链中的能源替换为绿色能源是超越竞争对手、获得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

碳边境调节政策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碳价,强化了对供应链可追溯性的要求,需对产品的来源、生产工艺及所用能源类型进行追踪与验证。这些新增合规要求带来了显著的运营负担,因为传统方法通常难以满足规定。

为了合规,企业必须全面改革现有的数据收集和验证流程,以证明绿色能源发电的时间和地点与生产活动的精准对应关系。

因此,金属和化工等高载能产业在重新配置能源基础设施以遵守相关法规时,成本将大幅上升。

解决可追溯性瓶颈

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目前全球已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政策中,对“可追溯绿色电力”的合规要求较为明确和具体的之一。

不过,许多其他国家正在设计各自的碳边境调节政策框架,未来极有可能将绿色电力的可追溯性纳入考量。

随着更多国家实施碳边境调节政策,绿电直连对全球出口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绿电直连使用专门的电力线路,将绿色能源直接从源头输送到用户,使能源生产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实现更加精确的匹配。

不同于依赖虚拟核算、缺乏实时空间可追溯性的传统方法,直连创造了一条从源头到用户的可追溯的能源路径。

由于能源从源头到用户实现物理可追溯,绿电直连(尤其是离网型)符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非公共电网供电”的要求。这有助于出口企业准确追踪碳排放,并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绿色能源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有关绿电直连的监管框架正在迅速发展。一些欧盟国家,如德国丹麦拉脱维亚荷兰,率先推出了与绿电直连相关的政策,并在各行业进行了差异化实践。

中国于2025年5月发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政策——《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定义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绿电直连项目。

传统购电协议/能源属性证书与绿电直连对比 Image: 世界经济论坛

在全球范围内,绿电直连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多个市场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其中,并赋能企业应对新兴的监管挑战,以实现合规,同时获得竞争优势。

如今,绿色能源需求正在推动能源供应链的变化,绿色投资正日益集中在更容易实现和验证脱碳效益的产业集群。

先行者们已经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或新建设施,形成零碳产业园集群,甚至试点零碳城市,从而充分利用绿电直连的优势。

电网也在不断发展,需要系统级别的多维度创新和进一步的技术投资,以推动绿电直连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新兴商业模式正在创造新的市场机遇,例如绿色电力聚合商、虚拟电厂、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以及相关追踪与认证的数字化平台。

上述实践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以及与碳定价机制相关的成本。能够证明所用能源的结构与来源,不仅提升了企业对能源消费结构的控制力,也有助于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因此,竞争优势正从“降低成本”转向“证明脱碳的实际进展”,这将电力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系统架构师。

挑战和协作解决

尽管绿电直连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全球范围内仍面临三大挑战。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全球协作加以应对:

1.技术可靠性

需要更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来确保项目可靠性。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存在波动性和随机性,项目往往需要配备相应规模的可调节资源,因而也会增加初始成本。同时,电压波动等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可能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尽管有备用方案,但大多数设施在极端天气下仍依赖传统电网,暴露出自给自足方面的潜在缺陷。

为了保证项目的可靠性,需要针对绿电直连项目与公共电网之间的安全与责任关系制定明确的规则。共享的技术标准、人工智能等供需匹配工具,以及多类型可调节资源作为备用,都有助于减少电压波动、增强系统韧性。

2.经济可行性

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因绿色溢价受益,提升了市场参与度;但建设专用的输电线路需要极高的投资。

编制预算也十分困难,因为电价不稳定(高峰电价可能是低谷电价的数倍),且不同国家的新的碳边境政策规则不明确也不一致。

此外,部分国家的老旧电网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绿电直连项目,重建和升级物理基础设施及数字系统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解决方案是加强基于市场的可追溯性。透明的电力市场通过溢价机制和强有力的可追溯体系,对经验证的碳减排成果给予有效激励。

市场规则还必须适应区域基础设施差异,兼顾多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绿色金融工具,如贷款利率优惠和碳信用交易机制,可以帮助管理项目成本风险并支持有意义的脱碳进程。

3.治理碎片化

不一致的标准可能导致认证体系分裂,正如近期法国和德国在购电协议上的分歧。

与此同时,区域保护主义可能会限制跨境能源流动。

如果缺乏统一的碳核算或互认框架——例如欧盟机制认可物理连接的绿电来源但不承认中国的绿证——企业将因必须满足多种互相重叠的要求而面临额外成本。

解决方式之一是加强国际监管协调。通过标准化的碳核算,以及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的数据库对接,可以推动绿色证书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简化国内审批流程和贸易框架(如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协调)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并支持发展中经济体的脱碳进展。

将市场参与者汇集在一个公正的环境中可以在解决这些挑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气候金融创新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够通过促进信任的建立、知识的交流、统一方法以及制定共同可追溯框架的制定来弥合政策差距。

本文作者:

贾淯方,国家电网驻世界经济论坛气候战略项目研究员”

William Jernigan,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气候战略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能源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更多关于 气候行动
查看全部

极端高温已成为最致命的气候风险,每年导致近50万人死亡

Tom Crowfoot

2025年8月7日

为什么现在不是缩减气候科技投资的时候?

关于我们

  • 我们的任务
  • 我们的历史
  • 领导团队
  • 影响力

加入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