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如何使肉类成为奢侈品
气候变化对肉类供应链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Image: Reuters/Benoit Tessier
- 畜牧业造成了全球约15%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粮食系统可能阻碍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全球对肉类的需求似乎没有减少的迹象。
- 在许多地区,随着收入增加,肉类消费仍在上升。
- 新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创建一个更加强大、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食品生产生态系统。
“还记得汉堡连锁店吗?他们总是用真正的牛肉。还记得热狗摊吗?”二十年前,Margaret Atwood想象了一个未来的反乌托邦,在这个世界,肉制品再次成为奢侈品。二十年后,你可能会攒着工资预定一份价比黄金的稀有汉堡,或在心里怀念汉堡的味道。
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食品首次成为重要议程,因为畜牧业造成了全球约15%的温室气体排放,仅次于家庭能源。如果目前的粮食需求和生产趋势保持不变,仅粮食系统的排放就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超过1.5°C。
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动物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却不了解气候变化对动物农业的作用。事实上,大多数人可能最先从餐桌上感受到气候变化。幸运的是,我们正在开发一些新技术来应对气候和农业的相互影响。
气候变化对肉类供应链的影响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肉类供应链,使其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上升:
- 气候变化使牛、猪和鸡的饲料作物更难生长。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1°C,生长速度就会减缓7%。许多饲料是玉米,而气候变化正导致玉米产量下降。事实上,根据一份报告的预测,与1991-2000年的水平相比,2046-2055年美国玉米带产量将下降20-40%。
- 极端天气事件通过热应激降低了畜牧业的生产力,增加了牲畜患病的可能性,并损害了饲料效率和生殖健康。
- 更多的动物需要喝更多水来降温。与此同时,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到2025年可能面临缺水问题。
生态系统的变化对肉类供应链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其净结果是波动幅度增大、价格升高,正如美国牛肉和猪肉价格的通胀率所突显的那样。
尽管如此,全球的需求没有减少——人们喜欢吃肉。全球只有约六个国家达到了可以暂时称为“肉类消费顶峰”的水平。美国的人均肉类消费仍在上升,而在中国、越南和巴西等地区,随着收入增加,肉类消费甚至增长得更快。
与人口增长相比,收入增加带来的行为变化和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才是造成大量肉类消费的主要原因——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蛋白质摄入不足,难以满足营养需求。
对消费者和粮食安全的意义
最终,气候对肉类供应链的影响将导致肉类短缺、价格上涨,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获取具有高生物利用率的动物蛋白质。我们已经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看到了这一现象。
去年,英国的肉类消费创下历史新低,自2012年以来牛肉、猪肉和羊肉的消耗量减少了26%。这是因为生活成本上升,而肉类价格太高。这对肉类消费的净影响远比纯素食、素食和减少肉食等饮食习惯的影响更大。
肉类美味,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吃得起动物蛋白质。这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获取更多廉价的肉类,并冒着巨大的风险建设更加密集的动物农业系统,继续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科技如何保证餐桌上有肉类
一种方法是加强当前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并减少风险,如培育耐热的饲料作物、构建更能抵御气候变化的综合多用途农业系统等。再如,Pairwise正在研究一种经CRISPR编辑的玉米,其产量更高,能够保持生产力。
人造肉、细胞农业和新型蛋白质等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人造肉用较少的饲料和水培育动物肌肉和脂肪细胞,且具有与肉类相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例如,与传统饲养猪的过程相比,Fork & Good的人造猪肉使用的水少十倍,卡路里少四倍,而且不依赖动物,更能抵御高温和疾病。
细胞农业也具有类似的优势。The Every Company等公司使用精密发酵技术生产乳制品和鸡蛋,让我们无需动物就可以获得相同的蛋白质。
当然,这些技术的作用有赖于可扩展、长期内可负担的解决方案。
例如,Fork & Good的研究使成本在四年内降低了300倍。我们还必须考虑蛋白质供应不足、营养不良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引入动物、植物或细胞农业,以使更多人获取到蛋白质。
考虑到问题的规模,我们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大力投资人造肉等新技术,以支持行业创新。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食品行业有机会共同合作,加快实施可持续做法,并支持新技术的发展。最终,这些措施将使后代品尝到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各种食物,甚至在菜单上偶尔保留汉堡的选项。
本文作者:
Niyati Gupta,Fork and Good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