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

上海的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

Ye Ruolin
Writer, Sixth Tone
  • 现在,人们可以在位于上海郊区的嘉定区预订无人驾驶出租车。
  • 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仍配备一名人类驾驶员,随时准备在突发情况下接手汽车掌控权。
  • 其他中国城市,包括广州和重庆,也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开了绿灯。

方向盘上没有驾驶员的手,踏板上没有驾驶员的脚:白色的沃尔沃轿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穿梭于上海郊区的街道上。箱子中的计算机系统可快速处理由车辆顶部旋转着的传感器所收集到的信息,计算附近有多少行人,并预测前方汽车将驶入哪个车道。

这种无人驾驶汽车是首批获准在上海开放道路上载客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之一,这是中国主要的出行平台滴滴出行试点计划的一部分。自七月初,滴滴应用程序中18至70岁的用户均可以注册自动驾驶服务,体验免费试乘。

滴滴发言人王明泽告诉《第六音》,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万多人申请体验试乘。他说:“现在队伍排得很长了,人们要等上好几天,等待自动驾驶出租车为他们服务。”

有趣的一次体验,但仍然不太成熟

吴友(音译), 上海嘉定区的一位试乘居民

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仍配备一名人类驾驶员,随时准备在突发情况下接手车辆控制权。 自动驾驶出租车配备了摄像头和传感器,使它们可以“看到”附近的交通情况,并监视传统车辆的盲点。

滴滴出行
专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有的汽车都遵循相同的路线:从上海汽车展览中心到附近酒店的6公里环路。 但是该公司计划逐步在上海嘉定区(自动驾驶区主要所在区域)逐步推出自动驾驶打车服务。

“这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但仍有些不成熟。”周三参加试乘服务的嘉定居民吴友告诉《第六声》。她解释说,该区的交通条件相对简单,道路上几乎没有汽车和行人,“上海其他地方并不是这样。”

滴滴未透露该区域当前运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数量。 王明泽说:“上海是我们的主要试验地区,我们已经在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全球多个地方派出了100多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滴滴是第一家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出行公司,但在今年早些时候,有几家公司在中国其他城市推出了类似服务。 科技巨头百度三月份在长沙市中心引进了45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而作为竞争对手的腾讯所支持的初创公司Momenta已经宣布了今年秋天在北京进行自动驾驶出租车测试的计划。

中国其他大城市的政府,包括中国南部的广州和重庆,也批准了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开放道路测试。

专家说,尽管这似乎是一项重大举动,但在中国的开放道路上实车路试只是让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走向商业化的第一步。

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目标是消除对人工驾驶员的需求……但是目前,没有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

杨明(音译),无人驾驶汽车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无人驾驶汽车专家杨明告诉《第六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目标是消除对驾驶员的需求,这是我们可以削减成本并获得利润的方式。但直到目前,没有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

根据非营利智囊“中国EV100”四月份的报告,无人出租车的成本目前比普通出租车高出十万美元。 杨明说,用于检测交通状况的旋转传感器本身就要花费数万美元。

该报告称,随着技术的发展,到2027年,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成本可能会低于传统出租车的成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它将为“运输服务”带来革新。

杨明表示,设计完全自动驾驶车辆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他说:“自动驾驶算法需要行驶足够的距离,才能真正学习到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耐心。”

但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并没有足够的耐心。 嘉定区居民吴友说,尽管她一定会再次使用自动驾驶服务,但如果她赶时间的话,还是会选择乘坐常规出租车。

吴友说,“无论是否真的有汽车或是行人,汽车每次驶入交叉路口或人行横道时都会减速。 我知道这是最安全的方法,但是在像上海这样繁忙的城市里,如此一种开车方式也是不切实际的”。

滴滴通过公司的移动应用程序推广自己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用服务。 Image: 第六声

专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显著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2015年报告,其中94%的碰撞是人为错误造成的。 先前的研究表明,配备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人类做出反应的大约三分之一时间内对障碍物做出反应。

如果发生事故,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不够好。

杨明,无人驾驶汽车专家

杨明表示:“我们并不是说自动驾驶汽车不会犯错。”他指的是2018年在美国发生的涉及Uber自动驾驶汽车的致命车祸。 “如果在中国发生类似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但是,如果发生事故,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不够好。”

试乘车乘客吴友似乎对这项技术充满信心。

吴友说,“发生紧急情况时,计算机的反应肯定比人类更快,更好。 但是,如果我在路上行驶,并且看到我面前的无人驾驶汽车,我可能会远离它。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只是对未知的恐惧。”

本文作者:

Ye Ruolin,作者,第六声。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第六联合发布,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新兴技术

相关话题:
新兴技术深度地理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Shared Commitments in a Blended Reality: Advancing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Internet

中国工业清洁电力:政策引领工业能源转型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