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经济与政治

2030年将成为超大城市的10座城市

超大城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拥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真正的庞然大物。

东京自然会在名单里,同样还有德里、上海、墨西哥城、纽约和开罗,也许还会有拉各斯(尼日利亚海港及最大城市,非洲第一大城市)、雅加达(印度尼西亚首都及最大城市)和重庆,你会为自己保持最新的地理知识感到骄傲的。

那成都、海得拉巴(印度第四大城市,印度中部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邦首府)、罗安达(安哥拉首都及第一大城市,重要港口)呢?

她们都在联合国预测的10个在2030年之前跨越1000万人口里程碑的城市,在那时,超大城市的数量将一跃为43个

超大城市数量的上升是全球城市化趋势加速的最明显的例证。在1950年,全球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只有7.51亿人,不到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只有两个城市(纽约和东京)的居民人口超过1000万。现如今,55%的我们住在城市里——42亿的都市人。而到了下一代,这个比例将上升到68%,25亿人口将变格为拥挤的城市的一部分。

Image: Statista
Image: Statista

90%的城市移民将出现在亚洲和非洲。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归结为其他地区的现有城市化程度足够高了(五分之四的美国人和四分之三的欧洲人都生活在城市中)。相反,在亚洲,城市只不过是半数居民的家园,而非洲,农村依旧占统治地位。

但是世界在迅速变化。现在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33个城市中有22个都在亚洲和非洲,而2030年预计要加入她们的10个新伙伴将全数来自这些国家。

相关阅读

最大的增长将来自印度,2050年以前将迎来4.16亿的城市新居民。德里将于2028年超越东京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城市,2030年,其人数将高达3900万。到那时,印度除了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和金奈(原马德拉斯,印度东南部的大型城市)之外,还会有海得拉巴和艾哈迈达巴德(又译作阿麦达巴,印度第七大城市)。

中国将收获两个新的超大城市,成都和南京将加入已有的6个人口超1000万的城市队伍里(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和深圳)。

但是亚洲的增长将不限于印度和中国。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预计在2030年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城市,坐拥惊人的2800万人。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和拉合尔(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省的省会)排名将上升,而马尼拉(菲律宾首都及第二大城市)和雅加达将经历人口爆炸。新的超大城市包括首尔和胡志明市(原西贡,原越南首都,现越南第一大城市),而德黑兰(伊朗首都及第一大城市)将突破1000万人。

在亚洲人口井喷的年代,有一个显著的例外,那就是老龄化的日本。20年前,大阪是仅次于东京的大城市,其都市圈人口峰值曾达到1900万,但是现在却在不断萎缩。在2030年,她将掉出前十的行列。

深蓝色城市是2018年已有的超大城市,紫色城市是2030年新兴超大城市 Image: 联合国,2018全球城市报告

非洲因为农村人口数量最多,其变化幅度将会是最大的。开罗(埃及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仍将是这片大陆最大的城市。但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不会被落得太远,它将在下个十年里超过拉各斯,冲进世界前十的行列。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人口数量将翻倍,增长至1500万。另一个未来的超大城市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又译作三兰港,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旧都)的人口每年将以50万的数目增长。

令人惊讶的是,预测中并没有美洲的新超大城市。圣保罗(巴西乃至南半球第一大城市)和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及第一大城市)已经是现在世界第四和第五大城市。但是到2030年,它们会分别跌至第九和第八。它们仍旧是蓬勃发展的大都市,但是无法与亚洲和非洲预计中那非凡的速度相媲美。1950年时,美国拥有世界前20大城市中的6席,而到了2030年,美国将只剩下纽约在榜。

欧洲预计有大量的城市出现人口流失(尤其是在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和乌克兰)。但是欧洲仍旧是除亚洲和非洲以外、到2030年为止唯一一个出现新超大城市的地方。不是巴黎、莫斯科和伊斯坦布尔,因为这些城市已经在榜上了。自从其成为这个星球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后的两百年里,在20世纪下半叶的衰退期过后,伦敦将重获新生。

世界超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因为数百万人将涌入那些正竭尽全力养活现有人口的区域。住房、污染、交通、基础设施、不平等和社会凝聚力等各种问题都亟需创造性解决方案。

作者:Alex Thornton , Formative Content资深作家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胡静璇

编辑:万鸿嘉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工程学和建筑业

相关话题:
地缘经济与政治城市转型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工程学和建筑业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更多关于 地缘经济与政治
查看全部

Chief Risk Officers Outlook: October 2024

Chief Economists Outlook: September 2024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