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京津冀”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一直是世界级的奇迹。 但中国引以为豪的高增长率已经面临挑战,邻近城市之间的发展与规划也缺乏协调。 中国的城市规划专家们日益认识到,当多个城市形成“城市群”,互相协调资源利用,分担发展风险时,整个城市经济系统才会变得更有效率。
这一现象在北京周边地区尤为明显,也就是天津市和河北省(也称为“冀”)。 这个“京津冀”地区占全国人口的8%,全国经济总量的10%,具有发展成“世界级城市群”的巨大潜力。 但由于北京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以及“京津冀”地区 对于北京这一核心的过度依赖,都使得该地区的真实实力与应有实力不相匹配,阻碍其未来的发展。 由于“雄安新区”的建立,这一地区的城市协同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释法北京的经济潜能,同时也激励了全国其他大都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建立
世界级的城市群靠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城市。 一个大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和省份,在促进集群内的主要产业发展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每个城市/省份都应该培养起自己独特的“子行业”,构建起自己以及城市群的独特竞争力。 密集的运输网络将域内的旅行时间缩短到四个小时以内,使人才、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一般来讲,每个城市集群通常都有一到两个人口超过五百万的核心城市,其竞争力在于高端服务业。 城市集群内通常还会有三到五个,人口在五十万到五百万之间的城市,他们逐步吸纳着从核心城市外流的制造业、物流业、以及科技行业。
最后,域内的10到30个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市,能够承担起供应核心机械部件的职责。 这种差异有助于防止“大城市病”,让域内的核心城市承担起沟通和协调的责任。
北京有1900万人,而天津有1300万人。 围绕这两个核心城市的河北省有7300万人口。 这种高密度的人口集聚,给“京津冀”城市集群的增长带来了巨大潜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到目前为止,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由于政府力量的推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驱动。 每个地方政府,都在拼命推动GDP增长,忽视了城市特色竞争力的培养。 教育和医疗等重要公共资源仍然过度集中在北京,阻碍了京津冀城市群中其他地区的发展。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些不平衡的存在,国家政府最近在“京津冀”城市群提出了包括环境和社会关切在内的新目标。 虽然在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要想在该地区实现资源的合理分布,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更好的资源协调和整合,要从优化交通开始做起。 京津冀地区在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的发展上想要赶超发达城市群,就需要政府更好的治理,并确保中小城市成为交通发展的重点。 例如,多中心环路交通体系是城市群的常见特征,但这在“京津冀”地区并没有出现,因为政策重点一直在向北京这一核心倾斜。
从交通开始,“京津冀”城市群应该逐步走向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毫无疑问,天津可以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走向专业化。但比起国内其他地区,河北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缺乏竞争力,主要依靠的都是低价值产品的生产。 因此,北京的汽车制造商宁愿从长三角洲地区进口汽车部件。只有河北省得到资金,投入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公共服务行业,支持河北省自己的产业发展,才能在城市群中起到资源整合和补充的作用。
在这方面,政府也鼓励许多北京厂商搬到河北。 但河北省不能守株待兔,过度依赖于北京的支持。 河北省必须更积极地提升省内的产品制造能力,使自己对潜在的迁入公司更有吸引力。
让市场发挥作用
政府机构一直是推动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键角色。 但为了促进城市集群的发展,他们需要稍微放权,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政府对城市群的干预可以用”金字塔模型“来理解。 金字塔的底层是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的普适性政策。 再往上一层是建立基础设施和降低运营成本的辅助和支持性政策。 在金字塔的顶部(也是适用范围最窄的部分,)是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如贷款担保,减免税和直接现金支持。 金字塔模型中的不同政策层次,应按照特定需求来使用。
因此,政府应把重点放在消除障碍上,而不是单单是去帮助某些行业或公司。 高度发达国家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表现出来的规律是——自发的市场行为通常会比政府行为更能够合理定位城市集群的独特角色。
“京津冀”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群之一,帮助中国经济发展从低附加值商品制造转向先进制造业。 但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政府确实需要对当前的城市群政策进行调整。
作者:
Yvonne Zhou, 波士顿咨询集团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 陈达铿。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