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采砂或将触发新的环境危机,加剧自然灾害风险

采砂:据估计,每年从地球上开采的砂石量在320亿吨到500亿吨之间。 Image: 路透社/Andres Martinez Casares

Kate Whiting
Senior Writer, Forum Agenda
Madeleine North
Senior Writer, Forum Agenda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矿业及金属业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矿业及金属业

  • 建筑材料对采砂的需求在过去20年里翻了三倍,达到每年500亿吨。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我们亟需采取行动来避免“沙子危机”。
  • 世界经济论坛一则新报告为水泥和混凝土行业指明了五项优先行动,以减少其对自然的影响。

城市,毫不夸张地说,是建在沙子之上的。

但要安置这么多人,工业采砂或集料开采从河床、湖泊、海洋以及海滩中开采砂石用于建筑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这些原料再生的速度。这种情况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新报告《自然受益行业转型》中讨论了应对这一挑战的措施/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方法,指出为减少水泥和混凝土行业对自然的影响,该行业应该采取的五项(行业转型)优先/重点行动

采砂对环境的影响 Imag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有多少沙子已被开采?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采砂量在过去20年翻了三倍,2019年对采砂的需求量达到了500亿吨。事实上,每年使用的砂石量足以围绕赤道建一堵高27米、宽27米的墙了。

但世界上许多地方对于沙子的开采、采购、使用和管理都没有采取监管措施,这意味着我们消耗沙子的速度要快于地质作用重新形成沙子的速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砂石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称,我们亟需采取行动,包括禁止海岸采砂,避免“沙子危机”。海上疏浚工程每年会开采约60亿吨海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新数据平台揭示,“这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沿海社区的环境。”

采砂对环境的影响

可能会受采砂影响的海岸地貌 Imag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从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中采砂,“会造成侵蚀,含水层盐碱化,丧失对风暴潮的防范能力,影响生物多样性,而这些情况除了其他方面的影响,还会对如供水、食品生产、渔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生计构成威胁。”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警告称,长江和湄公河等河流三角洲地区的采砂活动正在增加气候相关灾害的风险,因为采砂使得沿岸地区没有足够的沉积物来抵御洪水。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Marc Goichot 告诉汤森路透基金会:“让沙子留在河里才是适应气候变化最好的方式。如果一个河流三角洲有足够的沉积物,它会自然地堆积到海平面以上。”

如何避免沙子危机?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采砂的监管压力,但要寻找建设用砂的替代品并解决全球持续存在的住房危机,还需要更多努力。比如,新加坡在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使用回收的玻璃废料代替沙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概述了避免沙子危机的10条建议,这些建议能平衡建筑工业和环境保护双方的需求/建筑业的需求与环境保护: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要想“合理、可靠、可持续”地管理砂石资源,必须将砂石正式确定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战略资源”,也必须恢复因采砂活动而退化的生态系统。

本文作者:

Kate Whiting,论坛议程高级撰稿人

Madeleine North,论坛议程撰稿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孙芊

编辑:江颂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气候行动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微塑料: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健康危机?

Joe Myers and Madeleine North

2024年10月4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Sitemap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