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在电能科技时代占据领先地位

除气候行动以外的新动力正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Image: Getty Images/pandemin
- 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热泵和电池正在彻底改变世界发电、用电和输电的方式。
- 这场“电能科技”革命重点关注由物理、经济和地缘政治驱动的能源转型方案,而不仅仅是由气候行动驱动的方案。
- 中国已经在电能科技时代占据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和地区仍有时间抓住这一新的能源机遇。
关于能源未来的争论呈两极化。一方面,化石燃料渐进论者坚持认为,能源转型(即便存在这种转型)将会是缓慢而痛苦的。他们呼吁务实主义,指出当今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系统是现代支柱,是人类工程的顶峰,是鲜少人欣赏的规模与复杂性的奇迹。
另一方面,净零排放的倡导者强调,化石燃料燃烧对地球造成破坏,并呼吁采取必要的道德行动。他们提出,要勇于发挥领导力,开展国际外交合作,共担责任。各国政府必须从本世纪中叶的气候目标出发,制定全面的减排方案。
双方都只陈述了部分事实,但都无法解释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热泵、电池等电能科技的迅速崛起和战略意义。这三类能源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世界发电、用电和输电的方式。
此外,双方都未曾预见中国作为“电能国家”的崛起,也未曾预见新兴市场会比发达国家更快采用太阳能和风能。他们同样没有预见电能科技在过去几十年实现了大幅降价。
人类正在从燃烧可用竭的大宗商品转向开发先进技术,从“猎取”化石能源转向“种”太阳,从消耗地球资源转向借用资源。这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不是边际替代。其核心在于同时变革发电、用电和输电方式。
太阳能和风能正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导力量。电动汽车、热泵和人工智能(AI)正在推动新的领域走向电气化。电池和数字化正使曾经波动的供给变得稳定,使曾经停滞的需求变得灵活。这三大转变共同构成了电能科技革命。中国已在这一电能科技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其他地区必须迅速行动,认识到这一能源新时代的全部优势。

是什么在推动电能科技革命?
能源历史有其发展轨迹,始终指向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安全的解决方案。电能科技延续了这一轨迹。它关注的是除气候行动以外的力量驱动的解决方案。电能科技革命由物理、经济和地缘政治驱动。
物理学是主要驱动力。电能科技让燃烧化石燃料在热力学上显得十分低效。燃烧会让超过三分之二的输入能量变成无用热量,造成浪费。而电能科技完全避开了这一点。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热泵的效率大约是化石燃料的三倍。
第二个驱动力是经济。先进制造技术与化石燃料有不同的经济运作逻辑。技术遵循收益递增的规律,即“用得越多、成本越低”;而大宗商品则相反,开采得越多,就必须挖得越深。自1980年以来,太阳能价格已下降了99%,而石油价格却没有出现过结构性下降。
第三是地缘政治。太阳不会被外国势力“关闭”。能源主权在一个正在分裂的世界里尤为重要。在化石燃料体系中,地理上的幸运让少数国家拥有大量资源。而在电能科技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能成为“沙特阿拉伯”。92%的国家拥有超过当前需求10倍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而沙特的化石燃料产量只相当于其当前需求的约两倍。
电能科技如何影响能源转型?
得益于这三大优势,电能科技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指数级增长,并不断降价。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装机容量从几乎无足轻重发展到超过所有其他电源,包括生物能源、核能、水电、天然气,直至最近超越煤炭。在阳光充足的新兴市场,太阳能正蓬勃发展,其中63%已经在太阳能普及方面超过美国。例如,巴基斯坦在数年内进口的太阳能设备容量已超过其过去几十年其他能源来源的总和。
电池也遵循类似引人注目的发展轨迹。自1991年以来,其销量每两到三年就翻一番,成本下降了99%,使电池能够应用到一个又一个场景。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电动汽车现已占据一半的销量。如今,光储组合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到2025年,电池储能投资将与燃气发电投资相当。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全球经济的电气化已稳定持续逾百年。2007年,电力取代石油成为最主要的可用能源来源。2025年,电能科技投资预计将达到化石燃料投资的两倍,其中太阳能吸引的资本超过上游石油。电力正使化石燃料在一个接一个行业、一个接一个国家走向衰落。电力的崛起已使全球三分之二国家的终端化石燃料需求达到峰值,并让建筑、工业和道路交通领域的化石燃料需求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平台期。
哪些国家将引领电能科技时代?
电能科技时代酝酿已久。从电动机到太阳能和电池,该领域数十年的演进式变革正汇聚成一股革命性巨浪。今天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技术已价格优惠到无法被遏制,规模大到无法被忽视。只要太阳能、风能、电池和电力按照过去三十年的增长轨迹再发展五年,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将从平台期被推至最终衰退。
在地缘政治层面,中国很早就认识到电能科技在效率、制造经济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并正领跑全球。作为首个“电能国家”,中国凭借在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制造和创新、国内部署和全球出口方面的领导力获得战略杠杆。中国不仅在制造电能科技硬件,更是在塑造一个占据优势地位的能源未来。

在两极化的能源争论中,如果有哪个国家可能因拥抱这“第三条道路”而获益,那就是美国。电能科技是数字革命的延伸,在数字革命中,太阳能板、电池和逆变器等制造出的硬件设备由软件驱动,并遵循与其他数字技术相同的规模化规律。一块太阳能板更像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而不是一座燃气电厂。
这符合美国的优势,虽然可能更符合旧金山而非休斯顿。美国拥有软件专长、创新文化与资本实力,有能力参与竞争。问题在于美国能否在机会溜走之前,认清正在发生的变化。
未来十年将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电能科技增长曲线变得更加陡峭、成本进一步下滑,化石燃料需求将从平台期进入下降期。新的赢家和输家将随之出现。要在这一时代蓬勃发展,企业和国家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其战略,就像能源系统本身的巨变一样。
本文作者:
Sam Butler-Sloss,Ember研究经理
Daan Walter,Ember主管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Renewable Energy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