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企业文化喂给AI,才是下一个护城河

通过人工智能定义和优化公司文化会带来深远的利益。 Image: Unsplash
-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无处不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取决于公司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强化自身独特的组织文化——也就是员工如何沟通、决策和推动工作的方式。
- 将日常工作记录到“工作图”中,可以让人工智能学习团队节奏并提高团队生产力。
- 具备语境感知能力的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将有助于保存企业文化的“DNA”,同时促进人机协作无缝融合。
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软件并实现任务自动化,传统技术本身已不再构成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在这个新时代,真正让企业脱颖而出的,是它如何让技术在公司独特的组织环境中发挥作用。然而,团队的这种集体“拼搏”往往是无形的,它深植于群体知识、隐性流程和日常工作互动之中。但如果一个组织能够将其核心的企业DNA编码到人工智能系统中,情况会怎样呢?
通过将实际运营智能融入人工智能,企业可以显著提高生产力,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并动态优化人机协作,从而实现强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差异化基础的转变
展望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将从人工智能中受益。这无疑将显著提升效率,但也将削弱技术作为差异化因素的力量。
在技术商品化的未来,企业独特的运营方式才是真正脱颖而出的关键。真正决定企业胜负的,是其独特的组织运行方式:高效协作的模式、沟通的细节、共同的价值观和团队的执行力。人工智能若能与企业日常工作流程深度融合,便能够帮助企业领袖逐步发展出一种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运营模式,从而保障并提升企业的独特优势。
将工作环境融入人工智能
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将这种看不见的“文化异质性”变得可执行?如何捕捉工作语境,并将其应用于由人类与人工智能组成的混合型团队中?
一个重要思路是“工作图”——即对团队如何完成流程的匿名、汇总视图,包括:使用的应用顺序、访问的数据、沟通模式、流程的变异点、痛点,以及高效“捷径”。
使用工作图,公司可以捕捉定义特定团队如何真实地推进完成工作的群体知识,并使用它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以提高效率。
例如,对于一款用于撰写复杂文件(比如合同)的人工智能助手来说,通用模型可以生成样板语言。但如果该代理能够访问法律团队的工作图——了解他们常用的具体条款、数据来源、规范的审查步骤顺序以及与历史协作内容——它就能生成一份更加精确、更贴切且立即可用的草案。
在特定的企业环境中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并将技术转变为一种高效的协作者,能够理解和补充现有的工作流程和知识库。
“锯齿状边界”
人工智能能力“锯齿状边界”的概念强调,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不是一条清晰的直线,而是不断变化的“锯齿状”:最适合人类的任务与最适合机器的任务之间的界限并非一条可预测的线。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扩展,这条边界也在不断变化。
优化这一复杂领域的协作需要人工智能能够理解何时、如何与人类同事互动。经过工作图的训练,情境化的人工智能代理能够了解团队的典型工作流程、常见痛点和何处需人工介入。它可以预测需求,精准提供信息、自动处理常规流程,并将复杂或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同时依据团队历史行为建议下一步操作。
这种智能交接是释放团队生产力的精髓。它使人类能够专注于那些人类独有的任务——例如处理模糊性、说服和协作——而人工智能则负责自动化提供情境化的支持服务。其结果不仅是个人效率的提升,更是团队生产力的显著提升,能够实现“1+1>2”的团队协同效应。
文化作为竞争优势
通过捕捉高绩效团队的群体知识和互动模式,组织实际上是在“数字化”并“编码”自己的文化法典——事情是如何真正完成的,推动成功的非正式流程。
如果企业从“空白”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入手,并试图重新设计每个工作流程,那么反而可能丢失那些至关重要的“文化DNA”。情境化人工智能能够让领导者从已有的较高层次入手,逐步优化,而不是“重来一遍”,从而更好地保留企业的独特性。
正如文化在演变,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演变。因此,人工智能与文化的融合应是一个持续的“学习-优化”的循环。这种机器学习人类知识并根据企业独特的文化进行优化的迭代方法,将确保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始终与企业文化同频共振,能够有效发挥长效价值,构建竞争优势。
为了开始探索这一战略优势,企业领袖应该考虑几个关键方面:
- 重视情境的价值:在评估和部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时,领袖们应该超越通用模型,如何将人工智能训练在本组织的本地化语境中。此外,他们还应该探索组织独特的文化DNA(如创新性、企业家精神、客户导向、协作能力等)中哪些方面在当今代表着差异化优势。
- 注重团队生产力:将重点从个人人工智能驱动的效率提升,转移到利用集体智慧优化整个团队的生产力和协作。以自动驾驶为例:其目标并非训练人工智能超越任何单个驾驶员,而是利用来自无数驾驶员的集体经验和数据。这种“社区智慧”使人工智能能够预测场景,并应对任何个人能力所及的复杂情况。将其应用于企业,情境人工智能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复制单个人类任务,而是来自于捕捉和利用团队或组织的群体知识和互动模式,从而为每个人构建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系统。
- 规划混合劳动力: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代理将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包括重新思考IT架构、运营模式以及潜在的人力资源机制,以便管理和支持这支与人类员工并存的合成劳动力。
未来的组织将是“多智能体、语境驱动”的,那些理解并拥抱企业异质性,部署具备工作语境理解力的人工智能系统的领袖,将能够极大释放团队生产力,并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塑造持续领先的竞争优势。
本文作者:
Ravi Kumar S.,Cognizant首席执行官
Rohan Murty,Workfabric AI创始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