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就业:技术兴起与人口结构变化正造成劳动力技能缺口

中国对机器人技术技能的需求日益增长。 Image: WorldSkills/Flickr
全球每安装两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在中国投入使用。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出现这一趋势的同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劳动适龄人口 有所下降。
这似乎正在影响雇主的思维方式。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超过90%和65%的雇主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推动企业转型的关键技术。同时,有38%的雇主将人才短缺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此外,在认识新材料、半导体、生物技术和量子计算等其他多项技术的变革潜力方面,中国都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之上。

中国未来的就业将如何发展?未来就业将以技术为核心,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驱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芯片和超级计算等一系列技术。大规模的再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也将成为重中之重,旨在培养员工潜力和经济社会所需的能力。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关键趋势
中国雇主对人才供给的担忧与全球情况相差不大。全球有37%的雇主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仅略低于中国的38%。
但中国雇主对技能缺口的看法明显不同。只有50%的中国雇主认为技能缺口是发展障碍,相比之下,全球雇主的比例为63%。
这可能是因为政府推动为再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供资。中国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注重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高质量人才”,符合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的目标。

历史上的高排放量也推动中国转变为如今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领跑者。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正在重塑中国企业。分别有64%和56%的企业表示,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可能推动转型(远高于全球平均的47%和41%)。
应对方法之一是利用大数据确定污染重灾区,并推动实施空气质量标准。这种结合新技能与技术来解决现存问题的做法可能是出现大幅就业增长的一个方向。

中国雇主预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家的净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的净增长率82%。数据分析师和科学家的净增长也十分强劲,达到了46%,略高于全球平均的41%。
中国面临的挑战:人口变化与地缘政治
中国的人口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因此,47%的雇主将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视为影响转型的重要趋势,高于全球平均的40%。
尽管中国2024年的出生率较2023年略有回升,但仍不足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大约十年前,中国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似乎也无法扭转人口结构的长期趋势。

预测显示,到2100年,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大约59%降至仅36%。这无疑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其次,中国也面临地缘政治分裂和冲突的威胁,56%的雇主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受到影响,远高于全球平均的34%。

中国的未来走向
识别并解决技能和人才缺口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这些领域已经开始取得进展。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能力,这将为员工提供至关重要的经验,使员工为未来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气候技术有望继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提供国,2024年占全球总数的46%。气候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其他关键增长领域的融合潜力将扩大这些领域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将深刻重塑就业市场格局,催生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绿色发展和先进制造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强劲需求。这一变革加速了技能迭代,使得适应性强、学习能力强和具备跨领域知识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对传统从业者提出了转型挑战。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前瞻性的人才战略,大力投资于员工技能的再培训和提升,并构建敏捷的组织架构,才能保持韧性并抓住发展机遇。”
除了对在职人员进行再培训,中国还必须将教育体系的重点重新放在数字经济所需的技能,而不仅是聚焦于助力中国达到目前发展水平的工业经济所需的技能。许多企业还认为,提高招聘和解雇措施的灵活性以及对当前移民法律法规的修订也对企业人才储备有助益。
政府与企业需要通力合作,通过明确有技能需求的领域,并实施填补缺口的计划,来确保实现转变。
帮助人们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是世界经济论坛“再培训革命”行动倡议的工作重点之一。该举措汇聚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旨在满足教育、技能和就业转型的需求,以更好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劳动力市场。
本文作者:
Ricky Li,世界经济论坛洞察与数据负责人
Ian Shine,论坛议程高级撰稿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万汝鑫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劳动力与雇佣关系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