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经济与政治

中美紧张局势或使技术合作脱钩,这对全球科学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美合作是全球科学进步的基石。如今,这一合作正面临风险。 Image:  REUTERS/Ihsaan Haffejee

Niccolò Pisani
Professor of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MD
  • 中美合作是全球科学进步的基石。
  • 中国正在科学研究领域迎头赶上,并在一些方面超越美国。
  • 中美必须权衡科技脱钩的长期后果。

众所周知,科学越来越需要合作。尽管在气候变化、医学等各个领域取得突破,中美合作关系却因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战和安全问题而承受压力,数十年的共同进步面临被阻碍的风险。

尽管一些西方企业继续投资中美研发,其他企业却选择了撤出。例如,阿斯利康最近投资35亿美元拓展其在美国的研究和制造业务,其中20亿美元用于创造1000多个高技能岗位。

阿斯利康同时也在中国大力投资,花费超4.5亿美元新建工厂,生产治疗“烟肺”的吸入器。

而IBM、惠普和微软等其他西方企业显然已经放缓了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凸显了西方企业更广泛的“去风险化”趋势:将科学投资迁回本土,以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和创新。

IBM在去年8月底透露,已决定关闭部分在华业务,并限制研发活动。惠普也被报道计划将超过一半的个人电脑生产迁出中国,而微软则表示计划将部分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从中国转移到加拿大的新实验室。

但是,在这一轮回迁和保护主义措施的浪潮中,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是一个科学强国,并且已经如此多年。

2018年,中国的科学论文总量首次超过美国。尽管美国在高影响力研究方面仍保持领先,但中国学术产出的巨大增长正在改变全球科学格局。

中国:全球科学领军者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一项合作研究《中国崛起为全球科学强国:高影响力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专业化轨迹》于去年年底发布。该研究分析了2008-2020年间的超2500万篇科学论文,发现中国已成为高影响力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科学家不仅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多,影响力也同样突出。

中国在全球科学论文占比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正高度融入国际,在被引排名前1%和前10%的论文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过去20年来,科学总体上越来越需要协作。科学越来越需要团队的努力,跨国完成的共同署名论文不断增多。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合作增长率均达到了最高水平。同一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增长率远超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因此,中国已经大幅开放国内外合作,以在全球科学生产中保持领先地位。

中美科学合作关系

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中国在高影响力研究方面的成功与中美国际合作密切相关。在中国的高影响力国际研究中,超过45%有美国科学家的参与。这一比例远超普遍认知,体现了当今科学领域的高度互联性。

然而,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可能威胁两国的科学合作。《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如今面临风险,这一协定支持了长达45年的研究合作。

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出口管制,以及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问题,使该协定的延长变得困难。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表态,将对华实施严格的贸易政策,中国正为应对贸易战做好准备。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例如将部分外国企业列入管制名单、实施制裁,以及限制半导体材料的出口

科技合作协定仍处于搁置状态,如果终止,中美科学合作将遭受重大冲击,数十年的共同进步面临被阻碍的风险。

我们正处于全球研究格局的关键时刻。数据显示,在美国的高影响力国际研究中,超过30%有中国科学家的参与。这充分体现了两国合作的深度和成果。

地缘政治威胁科学进步

随着中美减少合作,两国可能面临破坏自身科学生态系统的风险。这一系统受益于双方的互补优势,即中国的制造业和数据规模,以及美国的先进研究基础设施和技术。

协定的终止不仅意味着政策调整,还可能导致全球科学碎片化,而当前正是需要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疫情和技术公平性等挑战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突破性创新的背景下。

展望未来,中美必须权衡科技脱钩的长期后果。即使在竞争中也保持合作,这是推动未来科学、经济以及最重要的社会进步的关键。

本文作者:

Niccolò Pisani,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战略与国际商务教授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中国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中国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更多关于 地缘经济与政治
查看全部

Navigating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Fragmentation

Open but Secure: Europe’s Path to Strategic Interdependence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