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方式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AI已经被训练用于监测冰山的变化,完成任务的速度比人类快一万倍。 Image: Unsplash/anniespratt
- 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 现有的AI系统包含多种工具,可以预测天气、监测冰山变化、识别污染等。
-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AI也可以用来改善农业,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人工智能(AI)处理大量数据并帮助人类做出决策的能力正在改变各个行业。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AI在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近40亿人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在2030年至2050年间,气候变化预计将每年导致约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
以下是AI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的8种方式:
1. AI监测冰山融化的位置和速度
AI已经被训练用于监测冰山的变化,完成任务的速度比人类快一万倍。
这将帮助科学家了解有多少冰山融水进入海洋。随着全球变暖,冰山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欧洲航天局表示,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的AI仅需0.01秒就可以利用卫星图像绘制出南极大型冰山的分布图。
这项任务对人类来说更加冗长、耗时,且人眼很难在白色的云层和海冰中识别出冰山。
2. AI绘制森林砍伐地图
AI、卫星图像和生态专业知识也正用于绘制森林砍伐对气候危机影响的地图。
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Space Intelligence公司表示,其业务遍布30多个国家,已经利用卫星数据从太空绘制了超过100万公顷土地的地图。
Space Intelligence公司的技术能够远程测量各种指标,如森林砍伐率、森林的碳储量等。
3. AI为面临气候危机的非洲社区提供帮助
在非洲,联合国在一个项目中用AI为布隆迪、乍得和苏丹等地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社区提供帮助。
这些规划包括促进获取清洁能源、采用适当的废物管理系统和鼓励重新造林。
4.AI回收更多废物
另一个AI系统正通过提高废物管理的效率来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根据美国环保局的数据,废弃物是甲烷的一大排放源,并造成了16%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位于英国伦敦的软件初创公司Greyparrot已经开发了一个AI系统,通过对废物处理和回收设备进行分析,推动回收再造更多废物中可用的材料。
2022年,这家公司跟踪了320亿件废弃物的回收过程,涵盖67种废物类别,发现平均有86吨可回收的材料被送往垃圾填埋场。
5. AI清洁海洋
在荷兰,环境组织The Ocean Cleanup正使用AI和其他技术来帮助减少海洋塑料污染。
AI能够识别物体,帮助该组织绘制偏远位置的海洋垃圾的详细分布图,以收集并清理海洋垃圾。这比以往用拖网渔船和飞机清洁的方式更加高效。
塑料污染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并破坏自然环境,从而加剧气候变化。
6. AI预测气候灾害
在巴西圣保罗州,Sipremo公司正利用AI来预测气候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类型。
其目的是推动企业和政府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气候变化,并解决气候变化给社区带来的日益加剧的挑战。
Sipremo公司的业务涵盖保险、能源、物流和体育等行业,分析灾害状况和空气质量等影响因素,以便相关行业的公司决定是否要延期或取消活动。
7. AI气候工具的需求清单
这需要我们创建一个详尽的数据库需求清单,以推动全球AI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取得进展。Google DeepMind正通过Climate Change AI推动创建这一清单。Climate Change AI是由学界和业界志愿人士成立的一个非盈利组织,这些人认为机器学习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其他的谷歌AI工具注重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并通过更准确地预测风力发电场的产出来提高风能价值。
8. AI助力行业脱碳
AI正用于帮助金属、矿业、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公司脱碳。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Eugenie.ai公司已经开发了一个排放跟踪平台,该平台结合利用了卫星图像和来自机器及流程的数据。
AI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帮助公司跟踪、溯源,并减少了20-30%的排放。
AI未来的应用潜力
报告特别关注生成式AI的发展。生成式AI可以生成文本、图像和计算机编程等内容。
论坛表示,在未来,生成式AI可能应用于药物设计、建筑和工程等领域。
通过处理安装在农作物上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AI还可能用于改善农业,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报告中列举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技术可以助力应对气候危机等多种全球挑战,但作者指出,我们还需进行更多创新。
本文作者:
Victoria Masterson,论坛议程高级撰稿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