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医疗系统

应对“下一次”疾病流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做好准备了吗?

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做好准备了吗? Image: Pexels

Carrie Liu
Project Lead, Health and Healthcare China, World Economic Forum

自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或“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新冠疫情在全球累计感染病例数超过5.5亿,同时造成的死亡病例数超过650万人。其中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感染和死亡病例分别达到2.25亿人和284万人。

一直以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都是造成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病例中,85%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新冠疫情发生后,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和2021年,由疫情导致的“超额死亡”(与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死亡)约为1490万例,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合计占比达到85%(中等收入国家占81%、低收入国家占4%)

这些令人沮丧的数字背后,一方面是疫情本身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有明显的影响,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更快、严重程度更高;同时新冠疫情对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慢性病患者出现运动减少、糖分摄入增加等不良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加了疾病进展的风险。

另一方面则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卫生系统在慢性病管理服务的供给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世界各国的卫生系统都不堪重负各类慢性病服务的供给出现了全面的中断,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应对新冠疫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时更加显得捉襟见肘,慢性病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下降则有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风险。

为了控制疫情,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先后采取了封闭隔离的管控措施,由此导致慢性病患者在疫情期间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停业直接导致无法提供服务、疫情防控对医疗资源产生了挤兑效应、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难以保障慢性病药品供应等,都是造成慢性病管理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新冠疫情下慢性病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状况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63个国家和地区中,122个国家或地区报告慢性病医疗卫生服务中断,31%的国家中断了心血管疾病的急诊服务,42%的国家中断了癌症治疗服务,49%的国家中断了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服务,53%的国家中断了高血压治疗服务。

为了尽可能地维持卫生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采取了一些快速响应的措施,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创新的技术使用相对较少。例如远程医疗在新冠疫情以来被更多地用于医疗服务的提供,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提供医疗咨询、慢性病患者随访以及远程会诊等服务;慢性病患者也更多地被鼓励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获得相应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家庭医生通过信息化手段与慢性病患者或其家属建立有效的互动沟通渠道;当然,还有一些国家通过建立临时的卫生服务点(如中国、印尼、印度等建立的“方舱医院”)用于隔离救治新冠患者以减少对常规医疗资源的挤兑。

但从世界卫生组织基于成员国28项卫生服务项目中断情况开展的三轮调研结果来看,卫生服务的中断情况似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

Image: 世界卫生组织

此外,已经开展的这些应对措施目前还呈现碎片化或分散化的特点,并没有完全系统性地整合到已有的卫生服务体系当中,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全面的应用和推广。

2015年,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具体见SDG 3.4)提出:到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三分之一。目前为止,很少有国家实现甚至接近这一目标,新冠疫情又进一步影响了正在进行的卫生计划、治疗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

在刚刚结束的新领军者对话会中,来自行业、学界的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从医疗生态的不同角度,对医疗技术创新前沿和慢病管理的变革开展了深入讨论。展望下一个十年,多方支持是基础:法律、政策、规划三方协作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土壤。技术突破需要考虑到患者依从性,并与患者教育相结合。同时,我们在关注尖端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这在老龄化背景下尤为重要,比如通过支付创新、价值医疗等手段推动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是出于本国国民的健康考虑,还是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升慢性病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并且推动卫生服务体系的转型对发展中国家都显得至关重要。而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如果要更加从容地应对“下一次”疾病流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世界经济论坛健康与医疗平台Early Career Programme Trainee 贺舒靖和艾社康(上海)健康咨询助理总监贾凌霄对本文亦有贡献。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全球健康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全球健康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Intelligent Clinical Trials: Using Generative AI to Fast-Track Therapeutic Innovations

投资女性健康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必要的战略举措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