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能否使最后一公里配送进入快车道?
- 目前,最后一公里配送在城市环境中面临许多障碍;
- 自动驾驶汽车可用于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并降低排放;
- 需要就此建立一个新的管理框架,以便将自动驾驶汽车广泛应用于配送。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通目前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走向数字化和低碳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种转变,每个人都在采用新的行为准则。虽然保持社会距离的要求和出行限制意味着大多数人的流动性大大减小,但其他运输部门正在经历巨大的发展。对于包裹递送部门来说,全球分发的物品数量增加了17.5%,并在2020年达到近250亿件的新高。
在城市中,最后一公里配送(LMD,Last Mile Delivery)处于包裹配送价值链的一个核心环节,是一件物品旅程的终端,经由运输枢纽到最终目的地。这是配送过程中最劳动密集的阶段,分散的客户分布和高频率的请求意味着它在整个物流链中占了很高的成本比例。特色购物节是这种城市配送方式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中国的“双11”,西方国家的“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在这些时间段内,包裹数量急剧增加。
最后一公里配送目前所面临的挑战远远超出了建立一个有效和高效的分拣系统。常年存在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和碳排放,以及随意停车和越来越多的送货车辆,正在成为城市交通系统前所未有的破坏性问题——这自然影响到最后一公里配送。这也是一项严重依赖人力的活动,且其对劳动力的需求随业务高峰期和低潮期的变化而波动。
对此,自动驾驶汽车(Avs,Autonomous Vehicls)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它们的车载技术,如智能驾驶和电动动力系统,意味着可以大大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作为人工送货的补充,使服务多样化,并在繁忙时期和夜间填补劳动力不足。
欧洲、中国和美国是引领汽车电动化趋势的地区,这三个地区2020年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在新销售中的渗透率分别为10%、5.7%和2%。在自动最后一公里配送领域,美国发展较早,其市场上有像Starship Technologies和Nuro这样的主要参与者。在中国,这不仅在物流园区、私人社区和大学校园进行了试运行,而且还在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的开放道路上进行了试运行。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如广州,正在采取措施,率先试行这种新的解决方案。
ALMDV(自动最后一公里配送车辆,Autonomous Last Mile Delivery Vehicle)的某些特点使它们成为前沿智能驾驶技术的一个出色的测试平台。与自动驾驶的乘用车相比,ALMDV更小,通常有相对较低的行驶速度限制,这减少了事故发生的风险。由于车上没有人,算法通常专注于保护公共道路上的行人,免除了在紧急情况下是优先考虑乘客还是行人的决策困境。除了车辆本身的技术架构,如传感、定位和操作之外,它还提供了一个应用和示范车联网(V2X,Vechile-to-Everything)概念的好机会。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就之一,这规范了智能车辆如何与交通灯等路边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包括云操作系统。
毫无疑问,在需求端也存在挑战。在当今时代,消费者期望即刻或当天配送。配送速度占全球客户购买决策的52%,是比免运费或折扣运费(38%)更重要的考虑因素。由于社会采取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更多的包裹被送到货运枢纽,如包裹柜,然后客户进行取件;自动驾驶汽车配送将能够实现把更多的包裹在可预测的时间窗口内直接送货上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小型灵活设备上应用智能驾驶创造了大量需要极具想象力的解决方案的场景。比如ALMDV如何上楼,送货上门。一个想法是在入口处放置另一个自动设备,就像管家机器人一样,它可以进入大楼的电梯系统,从ALMDV那里接过包裹,并继续运送。通过ALMDVs可以孵化一种新的零售模式:它不仅能从附近的商店运送货物,而且还可以用作远程展示和销售设备;在社区、校园和旅游区,它是一个“移动商店”。
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ALMDV,第一步要做的是建立管理办法。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按照不同方法进行分类:载人或载货;在公共道路或是封闭园区行驶;高速或低速,等等。但是, ALMDV应该适用哪种类型的法规?它是汽车、非机动车、个人配送设备(PDD,Personal Delivery Device),还是机器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将决定ALMDV能够在哪个车道上行驶。在公路上,它能以较快的速度行驶,并与其他车辆而非行人共享车道。在人行道和非公路上,行驶速度通常有较低的限制,但更有可能与人们发生事故。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正在讨论如何定义ALMDVs,希望为它们另辟一个分类。
在汽车和交通出行领域面临去碳化和数字化的转折点上,机遇和挑战并存。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用户场景和生活方式。该行业将从跨部门的合作中受益,例如政策制定者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由灵活的政策和法规为创新和技术突破提供一个支撑性的环境。看到ALMDV试点项目在不同地区涌现,先行者和后来者之间分享经验,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更多的讨论,是振奋人心的。智能驾驶的大规模应用就在眼前——让我们把它和社会引领至下一个发展阶段。
本文作者:
何鹏,汽车与无人驾驶出行领域中国区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李佳林,汽车与无人驾驶出行领域实习生,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一凡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