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未来

今年8月,美国有近430万人辞职

在8月份辞职的430万美国人中,大部分人正在创办自己的公司。 Image: UNSPLASH/bruce mars

Knowledge @Wharton
  • 8月份有430万美国人辞职,这一波辞职潮是被认为是“大辞职潮”的一部分;
  • 新企业申请数量的增加表明,许多雇员正在辞职,准备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 在以下文章中,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Jacqueline (Jax) Kirtley提供了她对劳动力市场中这一转变的看法,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Jacqueline (Jax) Kirtley没有对“大辞职潮”何时结束或如何结束作出任何预测。

8月份有近430万美国人辞职,这是美国政府自20年前开始收集相关数据以来录得的最高数字。辞职率与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新企业申请量一起急剧增长,而其中大部分是独资企业。

这一次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归咎于新冠疫情,但在当下这个时间点,Kirtley做任何结论都很谨慎。

Kirtley表示,“我们看到很多人拥抱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创业机会,并尝试着做一些与以往不同的事情。但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这一趋势是否会发展为永久性的?它是否只是在疫情时期昙花一现,而在疫情之后人们又会回到公司工作?我们尚且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接受沃顿商学院SiriusXM的采访时,Kirtley表示,有些人辞职是出于非常务实的原因,例如担心个人安全,或是家里儿童缺乏照顾。而另一些人辞职则是因为新冠疫情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目的和职业目标。

Kirtley表示,“这一现象在很多方面都是奇妙的。但这一趋势也充满了挑战性,因为劳动力市场不像雇主之前所习惯的那样了——你每次去餐馆都会看到这一趋势的真实写照,餐厅里会有很多空桌子,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雇员。”

独自创业

新企业申请数量的增加表明,许多雇员正在辞职,并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虽然创业对经济发展有好处,但Kirtley指出,不是每个创业者都会成为下一个Jeff Bezos或Elon Musk。

她表示,“我们非常关注独角兽公司和达到巨额估值公司的神奇故事,但大多数创业公司的规模比这要小得多。我们需要留意到,在大型独角兽公司和小型独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

新冠疫情导致整个欧盟的新企业注册量上升。 Image: 欧盟统计局

创业也是一种充满抱负的愿望——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要尝试它。

Kirtley表示,“我们大家都是创业过程中所谓‘英雄故事’的超级粉丝。我们受启发于其他人在逆境中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希望和力量,并让我们自己也去尝试创业。”

根据Kirtley的说法,创业数量的上升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因为零工经济在新冠疫情开始前就已经流行起来了。很多美国人为了赚取外快而从事副业,比如为Uber或Lyft开车,或把这些零工变成了全职工作。

她还指出,如果在家工作的潮流继续保持下去,它有可能改变职场文化。例如,如果没有人在办公室办公,自由职业者可能也不再会被认为是局外人。

“大辞职潮”的结局尚未明了,但Kirtley表示,她相信最终结果会是好的。或许会有一些劳动力市场上的斗争,但也可能会随着大公司增加薪酬与提升用工灵活性以吸引雇员复职而迎刃而解。

Kirtley表示,“我们会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也许是建基于原有的‘雇主-雇员’关系基础上。但是,作为个人,作为经济体系成员,我们非常善于找到一种方法来让这一切继续正常运行。一些职位的工作方式可能会有所转变,希望这都是为了让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作者:

经许可转载自 Knowledge@Wharton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在线研究和商业分析期刊。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游友琪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劳动力与雇佣关系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劳动力与雇佣关系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AI与劳动力结合过程中的十大趋势

David Elliott

2024年12月16日

什么是“零工经济”,你愿意打零工吗?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