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美国总统的当选方式——不是简单的票多者胜
2017年1月6日,选举人团在国会联席会议上投票 Image: 路透社 /Aaron P. Bernstein-RC1A5CF5C130
- 选举人团制度决定总统选举的获胜者。
- 该制度要求获胜的总统候选人赢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赢者通吃。
- 尽管该制度不受欢迎,但它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
民意调查表明,如果美国人可以对总统选举制度进行投票,他们将放弃现行制度。
赢家通吃的现行选举制度称得上出色,但远非完美
选举人团制度主要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系统,该系统为总统选举中每个州的民众投票获胜者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举人票。 选举人票的数字是根据各州在国会的人数得出的,最小值为3(例如阿拉斯加和怀俄明州),最大值为55(加利福尼亚州)。 选举人票总共有538票,总统选举需要270票才能获胜。
该系统在设计之初,投票权仅限于拥有财产的白人,他们担心直接民主的发生。 “如果选举人团制度的解决方式不完美,那至少也是出色的“,Alexander Hamilton如此形容。 尽管如此,这一制度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个谜,而且是批评的对象——不仅是因为候选人可能赢得最多的大众选票仍然输掉选举,还因为候选人如果没有赢下摇摆州也会输掉选举。
选举人团制度迫使候选人忽略了大多数人所居住的部分地区。 每个主要政党在大多数人口稠密的州(例如,加利福尼亚的民主党人和德克萨斯的共和党人)中都已经拥有大部分可靠的选举人票,因此,为什么还要在那里进行无意义的竞选呢?只要在大众选票上稍微落后,就会失掉全部选举人团票。理性选择之下,候选人最好是将竞选重点放在像俄亥俄州这样的摇摆州——在过去的六次选举中,每个政党的候选人有着平均的获胜机会,且获胜者将拿走18张选举人票,推动其走向总统大选的胜利重点线。
这一制度备受挑战,但却没有被推翻
尽管选举人团制度有着自己的”怪癖“,但却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 1968年大选后,《塞勒-贝赫修正案》提议以基于民众投票的制度取代它。 这项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但却因担心扰民的候选人,以及对该国联邦制的侵蚀而胎死腹中。
选举人团制度可以为人口较少州的居民带来很大改变。 对于居住人数最少的州(每个州至少有两名参议员和一名众议院议员),至少需要三张选举人票才能使每个人的大众选票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力。
您需要了解的有关选民的所有信息
每个州的政党有不同的产生方法来选出选举人,或者政党赢得大众选票后负责投出选举人票的人。 这些选举人票最终将会送交国会确认。 “不忠实选举人”的幽灵笼罩着这一制度安排,选举人有可能最终拒绝为相应的总统候选人投票。 但是,最高法院于今年7月裁定,各州有权强迫选举人团按照相应预期投票。
永远别把话说得太绝
但是,这一制度也可能即将出现重大变化。 迄今为止,围绕”选举人团制度“开展的工作是,至少要有占据270张选举人票的州,同意将其选举人票投给大众选票获胜者——称为《大众选票州际契约》,到目前为止,该提议已获得15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承诺。
请访问以下链接,在世界经济论坛战略情报平台进一步阅读更多的相关背景信息:
专家正在研究选举出错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选举即将结束时。 这位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教授指出,州长向州议会报告了其选举人团的投票结果——但根据政党的不同,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履行预期的职责。(New Yorker)
乔·拜登在民意调查中可能比唐纳德·特朗普更为稳定,但您不应该把特朗普排除获选可能性在外。 根据民意调查分析,他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赢得大众选票,但由于选举团人制度,他几乎有四分之一的机会赢得大选。(FiveThirtyEight)
特朗普的策略似乎是要试图剥夺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铁票州)足够数量的男性非裔美国选民的选举权——这几个州的选举人票让特朗普在2016年成功登顶。(Brookings)
共和党州议会议员对于大众选票结果感到不满,他们决定通过任命自己的选举人来“劫持”这一进程。但是根据这种分析,即使在最高法院最近做出裁决之前,也有许多因素使这种操作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LSE)
在《为什么我们仍在用着”选举人团制度“》一书的问答环节中,作者指责政客渴望为这个不受欢迎的制度”续命“。(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支持选举人团制度的论点:它形成了一种对于大众的制衡,特别是当大众做出错误选择的时候;它迫使候选人在乡村地区竞选;它防止了少数州或城市决定胜者;它防止了有争议竞选的混乱。 这一分析使人们对这四个论点产生了怀疑。(The Conversation)
美国目前的人口趋势意味着,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投票给共和党人的州可能会获得优势——如果那里不断增长的人口继续以相同的方式投票。 但是根据这种分析,事实并非如此。 (Brookings)
本文作者:
John Letzing,数字编辑,世界经济论坛战略情报平台。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美国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