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医疗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通过这8种方式重建更强劲的海洋经济

大流行病为重建更可持续的蓝色经济提供了机会 Image: 路透社 / Umit Bektas

Douglas McCauley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Member of Friends of Ocean Action; Director, Benioff Ocean Science Laboratory
Kristian Telek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Gloria Fluxa Thienemann
Vice-Chairman and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Iberostar Group
  • 新冠肺炎疫情对陆地和海洋都产生了影响。
  • 大流行病为开始建立适应未来的可持续海洋经济提供了机会。
  • 决策者可以考虑以下8个领域。

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遭受到新冠肺炎危机的影响。

当前已有很多报道讲述新冠病毒对航空、餐馆和体育运动等行业的破坏,这些人们都很了解了,但是新冠病毒的魔爪也同样伸向了海洋,正在影响我们的“蓝色经济”。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海洋工作、产品和服务每年产生的总价值达2.5万亿美元。如果海洋是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

在一些地区,新冠肺炎导致航运活动减少了30%。封城措施及对海产品的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和西非的捕鱼活动减少了80%。依赖海洋沙滩旅游业的整个国家已经关闭了边境。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对旅游业的影响可能造成74亿美元的损失,使7500万个工作岗位面临消失的风险

你读过以下文章了吗?

旨在恢复陆上工业和社区的刺激计划也在探索向绿色运营模式快速迈进的方法。然而,人们很少考虑更加蓝色的运营模式。其实,我们在海洋和沿海地区也面临着类似的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通过这8种途径可以重建更强劲、更可持续的海洋经济。

1. 发展更可持续的蓝色旅游业

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海洋旅游业在全球的直接价值为3900亿美元,占许多国家GDP的很大一部分。在大流行病期间,我们不能放弃那些依靠海洋旅游业并因此与海洋健康密切相关的几百万人。鉴于沿海生态系统(如珊瑚礁和红树林)为蓝色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回报,复苏资金可能通过雇佣劳动力来恢复沿海生态系统,同时,这样也会避免产生失业问题。大萧条时期出现了类似的以自然为基础的就业创造计划,如美国的平民保育团。刺激资金还可以使劳动力积极地在目前空空荡荡的酒店里安装可持续性升级系统(如建立饮用水站以减少塑料污染和水处理系统等),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增加其可持续性技能。

全球数百万人依赖海洋旅游业 Image: Unsplash/Isha@Seefromthesky
2. 减少航运排放

据估计,地球上90%的货物都是由海洋运输的。这种海洋交通大大增加了碳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国际海事组织已提出要求,在2050年前将航运排放量减少5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航运活动减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宝贵机会。不出海的船舶可以进行升级,以提高燃油效率,从而减少排放。较为清闲的造船厂可以更换机器设备并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准备通过零排放船舶满足未来的需求。亚洲拥有最大机会,中国、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吨量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任何旨在加速航运业实现脱碳的援助措施都应包括促进港口电气化,并使其做好准备提供零排放燃料

新冠肺炎对航运产生了巨大影响 Image: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ClipperData
3. 避免挥霍后新冠肺炎时期激增的鱼类

与其他投资不同,海洋生物资源确实会在经济低迷时期出现增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渔船被迫停止捕鱼,这使得鳕鱼等鱼类数量增加。如果在新冠肺炎期间出现了此类增长,我们必须抵制过度捕捞的冲动。相反,我们应该利用渔业科学来设计智能的捕鱼规范,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新冠肺炎可能带来的长期利益。

一些鱼群可能受益于全球封锁 Image: Unsplash/Francesco Ungaro
4. 支持我们的水手——海上运输司机

面对大流行病,船舶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易受影响的水手,如航运和捕鱼业的水手,对社会运转至关重要。他们是蓝色经济中的杂货店店员和送货司机。加大对这些部门的支持需要对船员们进行病毒和抗体检测,并使他们在海上航行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能够体面且安全地回家。船员还应有权通过安全通信渠道与家人保持联系。在捕鱼业中,加强交流将有助于减少海上奴隶的存在。

现在是时候认可水手对我们社会运转所做的贡献了 Image: Unsplash / Andy Li
5. 坚持发展海洋公园

目前,只有7.4%的海洋得到了保护。建设海洋公园有利于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鱼的数量,而鱼类增加可以推动区域渔业的发展,为旅游业创造就业机会,还可能吸收更多的碳。然而,有人建议,由于新冠肺炎,我们必须开放这些海洋公园以发展工业捕鱼——这是愚蠢的。这些公园是长期的海洋投资,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熟,但只需几天就可以被消耗。除了损害未来渔民的利益之外,阻碍海洋公园发展将沉重打击可持续的蓝色旅游业。这样的行为就好比在新冠肺炎期间拆除和出售迪士尼乐园的所有游乐设施——由于目光短浅而对当地就业和经济产生损害。

夏威夷濒临灭绝的玳瑁海龟 Image: Flickr/Don McLeish
6. 发展海洋农业,养活数十亿人

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约有8.45亿人的营养状况易受海鲜食品减少的影响。新冠肺炎可能会通过破坏海洋食品贸易和劳动力网络来加剧这些挑战。我们能够使用刺激资金来支持智能水产养殖或海洋农业的发展,为脆弱的当地人口提供营养支持,从而避免对粮食安全系统造成损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冲击。此类投资建立在环境友好型和营养友好型农业投资的模型之上。

做对了,水产养殖可以保障数亿人的营养安全 Image: Unsplash/Alex Antoniadis
7. 推动海洋数字化

加速重启蓝色经济的另一种方式是对海洋技术进行刺激性投资,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观察和了解我们的海洋。比如,受新冠肺炎影响,渔业观察员项目已被暂停,这些项目本能帮助该行业收集重要数据以提高捕获量、有效执法和保护濒危物种。新型AI驱动的电子监控系统有助于维护这些数据管道。此外还存在其他许多机会——通过机器学习来解释卫星数据;研发功能强大的无人机监控非法捕捞,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常规海上巡逻减少的区域;此外,当餐馆和市场关闭时还可以通过应用软件将可持续渔民和当地消费者联系起来。

先进的海洋技术带来诸多好处,包括改善海洋监管方式等 Image: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8. 拒绝短利益

我们坚决不能容忍利用新冠肺炎获取自身利益的行为。例如,一次性塑料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们已经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然而,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利益集团已经撤销或暂停了这些针对塑料袋等产品的规定。我们可以共同采取很多措施来减缓新冠肺炎的传播,但用一次性塑料袋代替纸袋或可重复利用的袋子并不是其中之一。同样地,尽管对受灾严重的国家(如依赖海洋的小岛国)的外部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我们绝不允许利用这些国家的金融脆弱性来实行掠夺性条款。

意大利普利亚附近的塑料污染 Image: Flickr/Paolo Margari

新冠肺炎呈现了我们的经济、福祉与海洋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行动表明,人们有必要在新冠肺炎后的“绿色复苏”中更多地考虑蓝色经济发展。随着我们重启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我们不能错过即将来临的造福人类和海洋的机会。

本文作者:

Douglas McCauley,副教授,生态、进化和海洋生物学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Kristian Teleki,“海洋行动之友”主管,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海洋倡议主管,世界资源研究所

Gloria Fluxà Thienemann,副董事长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伊贝罗斯塔集团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丽莉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新冠肺炎

相关话题:
健康与医疗系统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新冠肺炎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全球每年有超过670万人死于糖尿病,哪些国家的患病率最高?

Douglas Broom and Madeleine North

2024年11月21日

衰老时钟:测量每个器官的“真实年龄”能揭示特定疾病的易感性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