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字飞跃:“互联网”已是过去,“智能”与“数据”才是未来
机器学习正在快速发展,图中柯洁正在与谷歌的AlphaGo对垒。 Image: 路透社/Stringer
Winston Ma, CFA Esq.
Executive Director and Adjunct Professor, Global Public Investment Funds Forum (GPIFF), New York University2017年5月,中国举办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围棋比赛,世界排名第一的冠军柯杰,与由Google DeepMind Lab设计的AI程序AlphaGo,在乌镇进行对决。这场对决充满了悬念和象征意义——人类对机器,直觉对算法,传统对现代。结果,AlphaGo连胜三局,以3-0击败人类最强选手,同时也象征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几乎一夜之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社区开始讨论起移动经济时代的“下半场”,在2013-2016年期间他们曾成功推动了电子商务和移动娱乐的蓬勃发展。柯洁因输给AlphaGo而哭泣的画面,在互联网经济社区中引起了中国企业的强烈紧迫感,也赋予了他们更强的决心——要么应用快速发展的AI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升级计算机芯片,要么就被彻底摧毁。自2017年以来,互联网经济新的关键词是“数据”和“智能”。
在几乎每个行业每个领域,中国公司都在加大投资,研发最新的数字技术。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新的研究中心,聘请经验丰富的AI专家和年轻的数据科学家,并建立实验室研究最新算法、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驾驶汽车。
同时,具备技术知识且受过国际教育的企业家们手握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吸引风险资本,创办初创企业,将AI应用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例如,Megvii,SenseTime,Yitu Technology和CloudWalk在计算机视觉(CV)领域被统称为中国的“CV领域四龙”。除了面部识别外,计算机视觉公司还将AI技术与金融、娱乐、交通运输和医疗保健等各种行业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
腾讯(中国估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扎根于游戏和在线服务)为响应这一新趋势做出了重大改变。 2018年,腾讯宣布了一项重大集团重组(这是六年来第一次),从消费导向业务转向行业导向业务。腾讯的重组包括建立一个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专注于人工智能、云服务、大数据和安全;此外,腾讯还成立了新技术委员会,以更好地协调公司不同部门的基础技术研究。
几乎所有的中国科技公司都和腾讯一样,往同一方向发展。他们急于学习如何将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数据分析在内的新数字技术整合到其已有业务中,从非传统角度释放商业价值。简而言之,中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正在转变为以企业为导向的互联网,其特点是拥有更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更快的5G移动网络。与此同时,商业和工业转变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了联网特性所能描述的。
这对于将中国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案例的新兴市场来说,意义深远。他们需要超越手机和数字钱包的范畴,从现在开始为下一阶段(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做好准备。微信为十亿用户提供聊天服务,在光棍节当天创造了100亿美元的价值及更高的总GMV(“商品总价值”),还以移动支付功能推动了无现金社会的实现——但这些都是昨日的剪影。
例如,双十一(11月11日光棍节)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购物日,超过了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但是,最近双十一的亮点不再是GMV数据,而是双十一所涉及的先进数据技术。由于双十一购物节带来的物流问题(短时间内大量订单的库存,分仓和交付)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此阿里巴巴的物流分支机构菜鸟利用AI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来确定最快的以及各种复杂公路网中最具成本效益的运输路线,覆盖乡村和拥挤的城市地区。
中国的飞跃式发展可能给新兴市场也带来了紧迫感。如果他们敏锐地接受新技术革命,对于他们来说也可能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从“移动”到“数字”的互联网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的决定性承诺是举足轻重的。
2015年,“互联网+”仍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但不久后,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以实现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愿景。也许这只是时间的巧合,但在乌镇举行的柯洁对AlphaGo比赛后,中国中央政府2017年7月发布了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到2019年,“智能+”将会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关键词。
与此同时,数字革命可能会给许多较小的国家带来重大挑战,尤其是那些缺乏技术资源,且大量劳动力可能会被AI所取代的国家。作为AI这场游戏的后发者,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面临艰巨的挑战。人工智能依靠数据运行,这种相关性导致行业整合的延续性的循环性:拥有的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获得的用户越多;获得的用户越多,拥有的数据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对话与合作,对于全球数字经济的下一阶段(共享的数字未来)变得越发重要。
作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刘宇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