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为什么说我们生活在“亚洲世纪”?

世界的中心。 Image: 路透社/Danish Siddiqui

Parag Khanna
Founder and CEO, AlphaGeo

本文节选自Parag Khanna《未来属于亚洲(The Future is Asian)》一书。该书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图书俱乐部二月推荐书目。每个月,俱乐部都将挑选并讨论一本新书,而在该月月底最后一天,该书作者将加入俱乐部,为观众答疑。

加入我们:wef.ch/bookclub

假如我们从2100年回首过往,回顾“亚洲成为主导世界秩序基石”的日子——那将会是2017年。在那年5月,68国相聚北京——它们代表着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占据着全球GDP的二分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峰会。这次亚、欧、非领导人聚会标志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协调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启动。总的来说,各国政府承诺在未来十年内投资数万亿美元,以连接全球最大的人口中心,形成商业及文化交流群——这将是崭新的“丝绸之路”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外交项目,地位相当于将二十世纪中叶联合国、世界银行的成立以及马歇尔计划三者合为一体。该倡议的关键区别在于:一带一路是在亚洲构思、在亚洲提出,且将由亚洲人领导的。与从前不同,这次的故事发生在地球的另一面——亚洲——而且它将影响整个二十一世纪。

《未来属于亚洲:21世纪的商业、纷争与文化》 Image: Simon & Schuster/Hachette,2019年2月

亚洲人再一次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以及未来的中心。亚洲经济区——西至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东到日本、新西兰,北至俄罗斯,南及澳大利亚——占全球GDP的二分之一、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在2015-2030年间估计的30万亿美元中产阶级消费增长中,据估计,如今的西方经济体贡献仅为1万亿美元,其余大部分则来自亚洲。 亚洲人再一次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以及未来的中心。亚洲经济区——西至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东到日本、新西兰,北至俄罗斯,南及澳大利亚——占全球GDP的二分之一、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在2015-2030年间估计的30万亿美元中产阶级消费增长中,据估计,如今的西方经济体贡献仅为1万亿美元,其余大部分则来自亚洲。

《未来属于亚洲:21世纪的商业、纷争与文化》 Image: Simon & Schuster/Hachette,2019年2月

亚洲的生产、出口、进口、消费的商品数量远超其他任何地区;另外,亚洲人的贸易、投资也远高于欧洲与北美。亚洲坐拥世界上几个最大经济体、全球大部分外汇诸备、多家规模最大的银行、工业及科技公司,还拥有着全球大多数规模最大的军队。亚洲人口也占全球人口的60%——这一数字是欧洲的10倍,北美的12倍。随着世界人口逐渐攀升至100亿,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将永远是越来越多人的家园。如今,亚洲人正在发声。让我们做好准备,准备从亚洲的视角看世界。

若想从亚洲视角看世界,需要人们克服数十年来积攒的——甚至可以说是故意养成的——对亚洲的无知。直至今日,亚洲人的观点也时常被“西方棱镜”变形变异,这些观点只是为根深蒂固的传统西方观点增色添彩,再无其他作用。然而,“如今西方趋势就是全球趋势”的假设很快遭到“打脸”——“全球金融危机”并不是全球性的:亚洲经济增长率持续飙升,几乎全球所有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都位于亚洲。2018年,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全球最高水平。虽然美国与欧洲已经停止了经济刺激措施与超低利率,但亚洲并未叫停。同样,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的西方民粹主义政治也没有感染亚洲,这里务实的政府将目光聚焦在提高包容性增长与社会凝聚力上。美国、欧洲的“墙”似乎越砌越高,而在亚洲,这堵“墙”却在缓缓倒塌。

数十亿亚洲人是前瞻性、外向性、乐观性的代表,而非保守、目光狭隘、悲观的代名词。

这些“盲点”是外国分析亚洲中经常出现的疏忽的体现,可以说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美国。有一种假设认为,亚洲(坦白地说,也包括所有其他地区)从战略上讲是有惰性的、无法自行做出决定;它一直等待着美国领导层告诉它该何去何从。但从亚洲视角来看,过去的二十年,代表着小布什的无所作为、奥巴马的半心半意以及特朗普的喜怒无常。

从伊斯兰国到伊朗,从朝鲜到中国——美国的这份“预感威胁”清单围绕着亚洲展开,但其却迟迟未能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全面性战略。在美国,流行观点认为,“印度太平洋”海上战略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抗衡手段”,但他们未能认识到亚洲的陆地与海洋区域实际上并不能被干净、彻底地互相分离。尽管存在差异与不同,但亚洲人已经意识到,比起美国不可靠的承诺,真正永恒的是亚洲人所共有的地理位置。这其中的经验之谈在于:虽然美国是太平洋大国,在亚洲海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它并不是亚洲大国。

《未来属于亚洲:21世纪的商业、纷争与文化》 Image: Simon & Schuster/Hachette,2019年2月

在西方,对亚洲普遍流行的最关键的误解在于:他们认为亚洲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正如地缘政治预测者一直在寻找“头号目标”一样,许多人已经掉进了陷阱——认为未来将是简单的“G2”局势,美中两国将竞相引领世界。但是,无论是从整个世界角度来讲,还是从亚洲这一地区角度来讲,我们都不会走向“中国天下”,也不会形成以中国儒家原则为指导的和谐全球体系。尽管中国目前的实力远超其他邻国,但其人口数却处于平稳状态,有望在2030年达到顶峰。在亚洲近50亿人口中,有35亿不是中国人。

因此,亚洲的未来将远超中国所需所想。中国历来不是殖民大国。与美国不同,中国对外国瓜葛非常谨慎。中国希望得到的是外国资源与市场,而不是外国殖民地。其从中国南海到阿富汗,再到东非的军事行动的前提是保护本国庞大的全球供应线——但其建立全球基础设施的宏伟战略,实际目的在于减少本国对任何一家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中国强劲的替代能源投资目的也在于此)。

您读了吗?

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意味着它将统领亚洲,但这确实提醒着我们:同过去一样,中国的未来深深植根于亚洲。在西方,一带一路被广泛描述为“中国的霸权主义设计”,但事实却与之相悖:一带一路正在加速各国的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就仿佛冷战时期,美国对待其欧洲、亚洲伙伴一样。一带一路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人迅速证明,“殖民逻辑”已经过时。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其他亚洲国家已经默认中国是一个全球大国——但若想达到霸权主义,门槛却极高。正如美国的干预措施一样,我们不应当过快地认为中国的野心会毫无阻碍的得以实现,其他权利国家也不会大胆地宣称自己的身份地位。诸如印度、俄罗斯等核大国对中国任何侵犯其主权及利益的行为都极其戒备,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是如此。虽然在2000年-2016年间,中国在该地区基础设施与人道主义项目上花费了500亿美元,但实际上中国的这种开销几乎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因此,对大多数亚洲人来说,“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这一言论并不比欧洲人眼中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言论容易接受。

在其余亚洲及西方投资者犹豫不决之处,中国拥有先发优势。但是,一个接一个的,许多国家正在推翻、进而与中国重新谈判项目与债务。那么,更有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实际上,中国实现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帮助它们取得进步,也帮助它们获得了抵御未来侵占的信心。此外,中国的举动也激发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军备竞赛”,印度、日本、土耳其、韩国等国家也开始进行重大投资,这将使较弱的亚洲国家更好的互相联系,从而共同对抗中国策略。最终,中国的定位将不是亚洲或全球霸主,而是作为亚洲以及欧亚大陆巨型体系中的“东部靠山”。

《未来属于亚洲:21世纪的商业、纷争与文化》 Image: Simon & Schuster/Hachette,2019年2月

因此,人们将未来目光放得越远,亚洲的定位似乎就越明显——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也是如此——这将是一个拥有众多自信文明的多级地区, 从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西方政策,但又能保持建设性地相互共存。重振西方的信心与活力将大受欢迎,但这并不会削弱亚洲的振兴。亚洲的崛起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在美、英两国仍存在着傲慢无知的人,他们坚信,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民族主义势力的压力下逐渐放缓或崩溃,亚洲将一败涂地。这些有关亚洲的观点都无关紧要,也十分不准确。随着亚洲国家互相效仿彼此的成功,它们将利用不断增长的财富与信心,将它们的影响力扩大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亚洲的“亚洲化”仅仅是世界“亚洲化”的第一步。

作者:Parag Khanna,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Fast Company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张欣蕾

编辑:万鸿嘉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人口结构变化使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各国该如何有效提高生产力?

Jan-Willem Scheijgrond and Paul Donovan

2024年11月9日

首席经济学家展望:全球经济趋于稳定,但疲软态势依然存在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