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未来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弹性工作反而适得其反

Douglas Broom
Senior Writer, Forum Agenda

想要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弹性工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灵活的工作本应让你更好地实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不是吗?然而,德国的一则研究却表明,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如果你很熟悉“始料未及后果法则”,那么你应该很清楚,灵活的工作很有可能导致加班。

该研究考察了德国的上班族。研究发现,当人们采取灵活的工作安排时,其工作时间会更长,这一现象在男性身上尤其明显。在家工作通常意味着更早开始、更晚结束。

汉斯·别克勒基金会(Hans Böckler Foundation)的研究发现,有孩子的工作者对待弹性工作的方式不同。平均来说,采取灵活的工作时间时,男性每周会额外工作4小时;而女性则会额外工作1小时。

而在家工作时,男性每周则会额外工作6小时;女性会额外工作2小时。弹性工作时,有孩子的女性通常会在照看子女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每周会多出1.5小时用来照看孩子;而在家工作时,这一时常将会达到3小时。

弹性工作的男性并不会花费更多时间照看子女

然而,对于男性来说,灵活的工作时间几乎不会改变其照看子女的时间。实际上,弹性工作的男性用于照看子女的时间比正常工作的男性要更少;在家工作的男性用于照看子女的时间则和正常工作的男性大致相当。

无论男女都表示,比起传统的工作时间安排,弹性工作会让自由时间变得更少。

来自汉斯·别克勒基金会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作者Yvonne Lott表示:“弹性工作可以让工作和家庭更加协调,但也有可能固化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划分,甚至让情况加剧。”

Lott还表示,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所面临的工作与照顾子女的双重负担几乎不存在。本研究基于对德国3万名父母的采访,时间跨度为13年。

2016年欧洲各国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小时数。

2010年欧盟育儿假期指令于2012年正式实施,要求其成员国实行相关法律,允许父母从育儿假期回归后申请变更工作时间。这些权利一直延续到孩子12岁。

相关阅读
AA制下的工作生活平衡

世界各国的法定权利并不相同。OECD的“更美好生活指数”考察了20个国家中工作生活平衡的情况。该指数显示,土耳其的工作者工作时间最长,有1/8的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而在荷兰则恰恰相反,只有0.5%的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带薪休假政策。根据OECD的数据,美国有超过1/10的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一项针对1000名美国工作者的抽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用降薪换更灵活、更短的工作时间。调查还发现,3/4的千禧年一代认为工作的灵活度是评估雇主潜力时的重要考量。

德国的政策制定者也许会对调查结果感到惊讶。德国2015年发布的《新和解备忘录》被认为是创新之举,让有子女的工作者有权享有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目前,社会民主党正在争取让在家工作成为工作者的法定权利。但在家工作究竟能否促进工作-家庭平衡,仍然有待验证。

作者:Douglas Broom,Formative Content资深作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彭永康

编辑:万鸿嘉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相关话题:
工作与未来经济增长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未来技能:助力员工向数字经济转型的4种方式

Simon Torkington

2024年11月7日

当前世界是否拥有实现增长所需的劳动力?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