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是“精芬”的中国千禧一代
一个芬兰卡通人物近乎成为中国年轻人的英雄,甚至是反对强制社交的象征。
漫画《芬兰人的梦魇》中主角马蒂体现了典型的芬兰人特质,他害怕闲聊,喜欢个人空间。这个极简风格的人物头上有一个像国旗一样的蓝色十字架,因为他似乎被尴尬的社交互动所捆绑。
自上周在上海一家书店阅读该漫画后,25岁的Yang Yiku说她现在自认为“精神芬兰人”,这是一个新创造出来的中国流行语,指的是那些认为自己与社会对芬兰人的刻板印象很相像的人。
像马蒂一样,杨表示在遇到熟人、与陌生人共用电梯或在办公室会议中受到注意时她都感到非常不舒服。
“在自然界中,所有人是都反社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你被迫进行社交活动,”杨向Sixth Tone表示。在沟通方面,杨说她有时会要求自己变得外向,但发现社交非常累人。
许多中国的千禧一代对芬兰人的社交方式与杨有同样的看法。这个人口稀少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上个月通过中国社交媒体上几个大范围传播的帖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6月1日,微博上的一个生活方式账号发布了芬兰一条步行街的照片,这条街上有很多面向不同方向且间隔很大的单人座位。该帖子已获得超过两万三千个赞。 “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这是最理想的移民目的地,”一条热评说道。
这些帖子很快使芬兰成为了热门话题。 6月2日网上发出的“精芬”这个新词的解释已经在微博上被分享了6000多次。与此同时,在介绍芬兰社会规范的漫画和帖子中,诸如等待公共汽车时每个人之间留下多达几米的个人空间这样的内容更加受到读者喜爱。
Chen si,一名26岁的安徽人,在芬兰城市库奥皮奥学习了三年并获得了学士学位,现在称自己为一名精芬。她对Sixth Tone表示在芬兰期间塑造了她独立的个性。但她说,自己是独生子女也是另一个因素。
“我相信,与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相比,我们这一代人中有更多‘精芬’,”Chen说。对于在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千禧一代来说,孤独是一种常态。 “现在他们发现独自生活可以很幸福,”她解释道。
芬兰的这种社会规范很大程度上是人口密度低的产物,Chen si说:“如果有其他座位,便不大可能会有人坐在你旁边。”
《芬兰人的梦魇》的作者、艺术家Karoliina Korhonen说,她对这个漫画在中国千禧一代中的受欢迎程度感到惊讶。 “我认为中国人可能习惯于拥挤的地方,”她在回复Sixth Tone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Korhonen认为“精芬”是一个很棒的流行词。 “我曾经说过,无论人们来自哪里,每个人都会拥有一点马蒂的特质,”她补充道。
“精芬”的读音与中文中的“精神分裂症”的简称相同。在芬兰生活了10年的Vivi Jiang开玩笑说,在精神层面上她既精芬又精分。
“当我在芬兰时,我很安静;。但回到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聚会,我无法避免被迫参与交谈,这会很尴尬,“她对Sixth Tone表示。
在国外生活多年后,Jiang已经养成了许多芬兰人的习惯。 她说,现在如果有人站在公共汽车的候车亭下,她会在外面等着,目光停留在手机上或自己的脚上,即使候车亭外还在下着雨。
作者:Liang Chenyu,《第六声》新闻记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博客与《第六声》联合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徐嘉莹
责编:张智 万鸿嘉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心理健康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