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医学的蓝图和泡沫
在理解精准医学这个问题上,中国拥有历史优势。成语“对症下药”自三国时代初期流传至今,从医学理念延伸到人生哲学。
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了他的“精准医疗计划”。在此之前,国内已有以基因序列等为代表的早期精准医学尝试,而政府在国家层面的支持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从今年来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毫无疑问精准医学是中国未来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却经常忽略这个行业也可能像任何市场一样存在“泡沫”。
健康技术重点
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中国已经多次向世界证明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这种主动的态度也让人重新思考“中国制造”与“中国创新”。
中国对待精准医学也同样如此,政府投入了大量努力来鼓励其发展。
在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中,科技部将精准医学列为了优先重点之一。项目文件指出,在专项实施的2016至2020年,部署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为主要任务。
在同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生物技术、精准医疗、生命科学等出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文件指出,要“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围绕重点领域,优化政策组合,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摘要》中,文件指出要“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
领导潜力
政府的支持是中国发展精准医学的一大优势。除此之外,中国成为未来领袖的潜力还来自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坚实基础,以“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为例,中国在过去这些年的研究成果让全世界侧目。
世界经济论坛精准医学项目负责人Genya Dana博士前不久刚刚参加完一个相关行业研讨会,与会嘉宾认为,由于数据量的增长以及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和计算能力等先进技术的驱动,中国正在领导精准医学的发展。她指出,中国拥有科学和技术专长及人才,以备精准医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中国现有的医疗系统来扩展这些方法,让更多患者受益。
作为一个拥有全世界约1/5人口的国家,中国丰富的资源可以用来研究普通和罕见疾病,这是发展精准医学的其他优势之一。中国世界经济论坛精准医学项目负责人毛雯也同意与会者的看法,认为中国科学研究的良好发展、大量人口基数支持细分病种临床试验、产业化体系和风险投资的良性运作、以及模范城市的创新技术和政策“为精准医学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泡沫
对任何新兴技术来说,“泡沫”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市场关注的副作用。对现阶段中国的精准医学来说,相关信息里的“噪音”和市场上的“害群之马”是突出问题。
获取准确和客观的信息对判断一个市场来说至关重要。举个例子,在谈到中国政府对精准医学的投资时,一个受到普遍认可的预算是600亿元,这个数字几乎出现在每一篇相关领域的国内国际报道中。
完整的陈述是:“3月11日,科技部举行全国首个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会议敲定,到2030年投资600亿元,其中200亿元由中央财政支持。”
不过,除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却找不到其他采用了该数字的官方文件,科技部的网站上也检索不到这个会议的信息。此外,在一些媒体报道中,这个会议的时间是“2015年”,而在另一些报道中,会议时间变成了“2016年”。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个“专家会议”只对所邀请的媒体公开信息。但是,由新华社旗下深度财经杂志《财经国家周刊》刊登在2015年第10 期的文章《“中国精准医疗”计划靠谱吗?》却称:“记者向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处长求证得知,‘600亿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消息不实。”
这显然是一个需要澄清的“噪音”。
随着精准医疗在近些年的曝光度增加,一些人从中看到商机。调查公司易观指出,2017年中国参与直接面向消费者基因检测(DCT)的人数达到30万人,而预计这一数字在2022年达到5000万人。
对于如何让精准医学成功发展,与会专家表示,这将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真地对待数据安全和共享问题、本地技术和资源开发、人才管理以及行业标准制定等问题。
针对这些“泡沫”可能给精准医学带来的风险,毛雯说:“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方法有信心,同时强调系统风险管理。如果有任何差池,精准医学行业将受到严重打击。我们必须像照顾一个孩子成长那样小心对待这个技术。”
作者:Karen Liu,Formative Content作家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责编:张智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