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领军全球,但前景依旧挑战重重
香港 - 中国数字经济不容小觑。如今,中国已经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拥有42%的份额,还集中了全球最成功的三分之一的科技创业公司,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也是美国的11倍,但对中国来说,发展数字经济,依旧面临重重挑战。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其富有创新精神的生态系统,监管机构和政府间的技术友好态度,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正在持续发展。中国的7.31亿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
这些因素支撑了对中国金融科技市场快速增长的预期。高盛预计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与消费有关的第三方支付价值将从1.9万亿美元增长到4.6万亿美元,非传统行业的贷款从1,550亿美元猛增到7640亿美元,新的在线资产管理从8.3万亿美元达到11.9万亿美元。
而且中国正在加快对人工智能的投资。麦肯锡在其报告“ 人工智能:对中国的影响”( )中估计,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其GDP年增长率可能增加0.8-1.4个百分点,具体取决于采用速度。不久前,由在中国出生的首席云计算专家Fei-Fei Li 领衔的Google AI China也在北京成立。
然而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麦肯锡最近的另一项研究,“ 数字中国:为经济带来全球竞争力 ”所指出的那样,美国的数字化水平仍比中国高出4.9倍。而在中国,各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
面对重重的风险,中国正在努力弥合差距。正如麦肯锡指出的那样,到2030年,电子合约将在四个关键部门(消费和零售,汽车和机动,医疗保健,货运和物流)中转移和创造相当于行业总收入的10%到45%的价值。这意味着传统的价值链将受到严重干扰,就业,消费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
如果中国要推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要遏制其中的风险,就必须在政策制定上更加精确。而这需要仔细考虑迄今为止产生的所有利弊因素。
就在十年前,几乎没有人预料到中国的数字突破。实际上,马云马化腾在创业初期都曾遇到挫折。但是,由于中国领导层愿意试验,允许外资和技术进入,这些网络先锋们能够在其他地方(香港的腾讯和纽约的阿里巴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这些先行者利用新兴的数字技术 – 以及中国完善的技术设施,率先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了市场准入,降低了交易成本,挤出了破坏生产力的传统中间商。腾讯的微信降低了个人沟通,互动,协调和社会化的成本,刺激了各个行业的创新。打破了制造业、分销业、媒体和金融业的壁垒,实现规模化、规模化让发展更加迅速。
这些成果让生产力、收入和财富都得到巨大提升,同时证明了私营部门的聪明才智。而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得益于国家能够灵活地制定和执行政策,而不是一味教条,不仅使中国私人市场扩大,而且使这些市场融入全球经济。
然而,基于市场的创新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对创新的期望往往会过于乐观。就中国数字经济而言,不完善和滞后的法规和执法的不足加剧了商业环境不平衡,从而使得这一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如今,中国政府中国能在不断根据现行体制来完善相关政策。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正在通过不断完善既有的管理工具来实现数字经济的优化管理。仅在去年一年,中国就步加强了对比特币,B2C融资平台,影子银行,跨境资本流动以及债券和证券市场的监管。
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解决风险扩散的关键痛点。为此,中国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制度来处理企业破产问题,以此吸收损失,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完善破产程序、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提供可靠的公共住房以及旨在减少不平等的累进税制。
与此同时,为了打击市场弊端,中国应该引入更为有力的竞争法,反腐机制和更强有力的环境法规。
数字经济在本质上与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共同取向。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就会产生严重的经济不平衡,甚至导致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技术进步迅速,人口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不平衡就可能产生更大规模的灾难。
掌握数字经济潜力,避免下行风险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公平和包容性的社会制度、保护产权、确保市场的有效性。总之,想让数字经济发展好,就必须清晰、明确和完善地确定和执行好市场的政府的作用。
作者:Andrew Sheng, Distinguished Fellow, Fung Global Institute
Xiao Ge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 Project Syndicate联合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刘博睿
责编:景嘉伊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