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吸引人才的五大关键
Mauro F. Guillén
Zandman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新兴企业需要招揽人才,保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迄今为止,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就在10年前,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毕业生,还更倾向于为西方国家公司工作,因为这些公司能提供更丰厚的薪酬,更多的职场晋升机会。
然而,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企业都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2016年,阿里巴巴在公司总部设立了“全球领导力学院”,为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年轻领导者们提供培训项目,这一项目将持续16个月。参加培训项目的人员包括知名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的领导者们。Reddy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家著名的印度制药公司,这家公司经常在美国获得了优秀雇主的称号。
《财富》杂志日前评选了“25大最优秀企业”,包括巴西公司Natura、秘鲁公司Belcorp和智利公司Falbella。近年来,这几家公司一直致力于吸纳、培养优秀人才。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挑战。对于毕业生和新兴市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说,西方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很多人都认为国际化大企业的薪酬水平、奖金、晋升机会都要优于本土公司。对于那些掌握核心知识、技术的管理人员来说,情况的确如此。
但对于掌握所谓的“软技能”的人们来说,情况却有所差别。在文化多元的团队中,了解如何和同事沟通、协作、互相称赞、互相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亚洲、中东、拉美地区的服务业日益繁荣,很多领域都亟需优秀人才。医疗、创意行业、职业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将会变得更加抢手。
推荐阅读
韩国已经完成了从制造业中心向多元化服务型经济体转型的过程。在过去的十年里,韩国创造了400万个高质量的服务业岗位。中国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型。仅仅在25个最大的城市,就会有4000万职业人才的空缺。印度的经济增长相对更少地依赖其制造业,因此在未来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更高。
受益于完备的大学教育系统,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冠绝全球之首。此外,中国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留在国内,因此不会出现技术人才的短缺,能够满足关键领域的需求。巴西和墨西哥也在转变其劳动力结构。
在中国,人才竞争将会十分激烈,新兴公司很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在劳动力竞争中处于下风——尤其是招揽海归人才。新兴的中国跨国企业更容易吸引国际性人才,满足其日常国际交往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大城市的生活条件没有那么理想。空气质量不佳,交通堵塞严重,许多外国人都不愿长久居住。印度则拥有更多潜在的本地人才,但他们同样会面临挑战——印度公司需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
未来,新兴市场的人才发展战略应当注重如下五点:在教育领域分配更多资源,兼顾实用技术和“软技能”;不断提升工作环境,优化职业前景,为员工提供不亚于西方公司的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海外人才;改善大城市居住体验——更愉悦、更便捷、成本更低;确保本地公司无需为人才支付额外费用。因为从长期角度来看,这样能够提升公司、经济体的竞争力想要在人才竞争中取胜,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公司还需要更多的帮助。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教育水平、生活质量都是关键性因素。公司应当与本国、他国政府合作,这样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作者:Mauro F. Guillén,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彭永康
责编:景嘉伊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中国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