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地理

中国留学生,负笈归来,却面临职业梦想的幻灭

Yiying Fan

当Ethan Liu从英国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时,他满怀自信,觉得自己将会踏上一条能够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凯旋之路。 他没有参加中国国内仅需花费三千美元的两年制硕士课程,而是选择了国外需要花费六万美元的一年制课程。

回国后,这位28岁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每天花费数小时寻找工作。 经历过十几个月的求职、几十次面试,刘同学终于在首都一家最大的国有企业找到了工作。 这个职位的月薪是4000元(600美元),大约是北京平均收入的一半

“我必须去上课,写论文,处理语言障碍和文化冲击; 在国外的学习过程中,我真的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毕业后想做些什么。“回国后,他确实拥有了一个国际学位,但却缺乏工作经验。

世界一流的教育经历也离不开工作经验,外国学位在中国求职者中变得如此普遍,也不再是职位筛选的决定性因素了。

刘同学是43万多名“海龟”(海外留学人员)中的一员,他们海外“镀金”并获得国际文凭后,于2016年回国。 然而,今年9月,新华社为为那些在国外短暂留学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洗澡蟹”,他们在外国的时间很短,又不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洗澡蟹”指的是在中国着名的阳澄湖泡了几个小时的冒牌大闸蟹 ,它们会同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一起出售,卖到最高的价格。

从1978年到2009年间,毕业后在国外完成学位的学生仅有62%选择回国。 但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最新数据,如果是1978年到2016年这一阶段的话,归国数字将上升到82%。

 Fan Yiying
人们用海带、洗澡蟹、小海龟和大海龟等词来形容不同状况的海外留学生。 Image: Sixth Tone

西方越发严格的签证政策,以及大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把许多海龟都拉回了中国的海岸。 国际学位现在也可以在中国得到,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这样的外国学校,已经在中国建起了分校区

随着越来越多受过外国教育的毕业生归国,他们也不再处于招聘链的顶端。 现在人力资源经理们把这些屡获殊荣的海龟分为几个小组:那些有海外文凭但相关工作经验不多的人被称为“洗澡蟹”或“小海龟”,而那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而且从知名大学毕业的人则被称为 “大海龟”。

专门从事机械工程工作的上海高级猎头专家傅寅(音)告诉《Sixth Tone》,在简历上,外国大学的名字已经不再显眼。 她说:“与10年前不同的是,雇主现在并不在乎雇员是否有国外学习经历。相反,他们对海外工作/实习经历更感兴趣。”

像米蒙蒙(音)这样的回国人员对这个新标准非常了解。米同学是一位27岁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她从西班牙大学毕业后,返回上海工作。出国留学不再是一种特权,中国本土的大学毕业生同样具备足够的学历资质,事实上,他们对本土的就业市场更为了解。

米同学说:“我了解到,与我在中国的同行相比,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我的西班牙语。”在经过几个月低薪就业机会筛选之后,他接受了一家国有公司的工作。 “当地毕业生在中国寻找工作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根据2017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和创业精神报告》,许多“海龟”认为他们无法在短期内收回教育投资,或是掌握讨价还价的砝码。 根据北京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以及就业网站“智联招聘”的报告,近四成半的海龟在第一份工作中,每月的税后收入低于6000元。 接受调查的海归人员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表示,他们的薪水远低于预期,大约一半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计划。

对于像孙寒(音)这样年仅25岁,却在中国有着顺利职业生涯的“大海龟”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他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三专业(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毕业,还有几次实习经历,甚至2014年毕业前在美国和香港都获得了工作机会。 孙寒最终却决定回到中国大陆,和他的合伙人开办了一个中介组织,帮助中国高中生申请美国顶尖大学,并帮助他们选择可行的职业道路。孙寒创立的组织与那些发达的中介机构分道扬镳,传统的中介只会关注代笔大学申请论文。 孙寒表示道:“了解你是谁,以及你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最大的留学中介机构负责人詹穆努(音)说,他遇到了很多想获得外国学位但没有具体职业目标的学生。 “我的许多学生没有资格出国深造,因为他们甚至不能通过语言考试”。詹同时也在机构内教授雅思考试(IELTS)的预备班。 “但是,只要父母能负担得起,学生们就相信他们应该顺应出国留学的潮流。”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许多毕业生正在中国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努力寻找工作,如东部的南京,西南部的成都和西北部的西安 - 而不是昂贵的北京或上海。 但是刘同学认为,在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的斗争,能让他更加贴近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

尽管他只是全国200万名员工中的一员,但刘同学希望通过自己一点点积攒经验,实现月入1万的目标,超过首都的平均工资水平的7,700元。 “我打算从底层开始慢慢往上爬,一步一个脚印。”

作者:Fan Yiying, 记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 Sixth Tone联合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陈达铿

责编:景嘉伊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2024年亚洲大学排名揭晓,中国有哪些大学上榜?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