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了不会胖的猪
一些来自北京的研究者发现了对猪使用基因编辑促进它们维持体温、减少脂肪的方法。在六个月后,这些实验组中的猪相比普通的猪体内的脂肪减少24%。研究者表示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猪肉的生产效率,节约养殖成本,并使这些猪更为健康。
瘦肉猪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一种矛盾修辞。来自北京的研究者培育出了比普通的猪要减少24%脂肪的新品种,他们称这种技术能够促进猪保持体温,生长得更快也更健康,这些都会使饲养成本降低。
这个发表在10月2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成功实验是一个开端。在减少脂肪量以外,这些接受实验的猪在基因上还有独特之处:它们的体内含有小鼠的基因。
猪以体态肥胖著称,但它们体内没有控制产生褐色脂肪的基因,这种脂肪组织使哺乳动物能够保持体温并且消耗能量。而其中的原因是它们缺少相应的基因,即UCP1基因。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找到了将这种基因整合入仔猪体内的方式,培育出了产生棕色脂肪而减少了白色脂肪(即猪油)沉积的猪。
研究人员补充说这种基因使用了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类似于对基因序列进行剪切粘贴的操作。剪切一段小鼠的UCP1基因整合到猪胚胎中,就可以产下脂肪较少的猪。(尽管实际操作中并非像听起来这样容易,科学家在2553个胚胎中只成功产下了12只雄性仔猪。)
研究人员认为普通的猪体内缺少褐色脂肪是它们长得肥胖的关键原因,而长得如此肥胖则可能是它们保持体温的一种措施。许多猪仔由于寒冷应激而死亡,存活下来的猪仔在刚出生的几周内往往需要保温灯来维持体温。带有UCP1基因的猪暴露在低温下时能够在几个小时内使体温保持稳定,而普通的猪在这种情况下的体温则会降低。
在6月龄时这些产生褐色脂肪的猪被屠宰,它们的脂肪率低了24%。它们的体重并不比其他猪轻,但是它们的体内含有更多的瘦肉和更瘦的背膘。
但是这种猪也许不会投入市场。“我非常怀疑这种猪是否能进口到美国,”编审这篇论文的动物科学家、密苏里大学教授R. Michael Roberts对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表示。他还表示这种技术也许无法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许可。即使得到了许可,美国人也会对转基因猪肉小心翼翼。
营养学家认为“低脂肪”食物并不见得健康,而糖逐渐成为现代饮食中的肥胖因素。尽管猪肉中的饱和脂肪仍然为人们所诟病,健康专家倾向于鼓励全面的健康饮食习惯,而非仅仅是脂肪摄入的限制。
中国科学家也许成功地证明了他们能够培育出比自然状态下更瘦的猪,但肉食爱好者也许并不会喜欢使用瘦的培根来烹调。
作者:Hilary Brueck, Business Insider科技记者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徐嘉莹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