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有权为自己作出选择
本文来自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
在阿联酋的”租车上,来自孟加拉的司机热情洋溢地拨弄手机,给我翻看他女儿的婚礼照片,她只有13岁。我告诉他我今年28岁且未婚时,他非常吃惊,“你在中国算大龄女孩吧?赶紧找个人嫁掉吧!”。是的,今年我刚刚拿到资格审核,进入了中国“剩女”俱乐部。我并不会采纳司机的建议,也许古时中国女性的成功是做一名家庭主妇,而今我有权利选择“剩”与“不剩”,持家也不再是单一评价元素。
“剩女”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是:“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剩女成为171个汉语新词语之一,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在“剩女”被定义的年龄段中,现在“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 :100。数据上对比,也明显不该把我们称为被剩下的女性,而是“剩男”居多。
中国目前单身人口近2亿,男多女少,男性人口较女性多出3366万人,男性面临“打光棍”危机。可是细致分析数据比例的分布,是农村的剩男是远超过城市剩女。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里却是女多男少,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女性越多,城市的发达程度几乎跟男女比例成反比。比如在上海,单身男女比例在1:4左右,其中30-35岁的女性居多。
城市“剩女”一般都有着高学历、高薪资,这也是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原因的。感谢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女性拥有与男性一样受教育的机会。从2006年开始,基于人口上男性多于女性的情况下,全国大学新生女生人数已经超过男生。同时中国妇女劳动率是73%,也就是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中国男女阶级差距是最小的。
不久前,我们采访了瑞典女性Anna Qvennerstedt导演,她拍摄了一支倍受争议的广告片,《最后她去了相亲角》。此视频一播出就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40万+的关注。因为此片戳中大部分“剩女”自己和父母的共鸣。片中,原来一直逼迫结婚的父母为自己女儿“被剩下”焦虑而担忧;作为事业有成的女儿们则一个个通过影像吐露自己的心声,坚持自己的态度;最终父母和女儿来到相亲角,看到“剩女”们的独立宣言与美丽的照片海报,最终理解并支持女儿的选择。希望更多的人们,可以理解“剩女”的选择,让她们可以更积极美丽地享受她们崇尚的生活方式,而非将传统婚姻枷锁作为评价她们的标准。
因为以上这些,我认为“剩女”们,正是因为拥有高学历、高薪资,让她们可以做独立、自信、为自己生活做选择的女性,她们可以享受知识的熏陶、事业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拥有。中国作家钱钟书,曾评价婚姻,“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伴随着2017中国一、二线城市离婚率已持续增至30%以上,那么选择生活在婚姻城池之外,不一定就是不积极的生活方式。相比一纸结婚证书,我们更应该鼓励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让她们可以定义自己的幸福,追求自己更崇尚的生活方式。我们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幸福生活拥有选择的权利。“剩女”应该享受自主独立的权利,而非被社会舆论中的负面声音左右。
作者:过晓茜,特赞Tezign.com联合创始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