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内向?又不想外向?试试中间性格吧!
相信你一定被问过无数次,自己到底是外向还是内向了吧。有些人的性格很明显是两者之一,而大多数人却很难归类。
其原因在于,内向外向二元对立的归类方法反映的是一种老套过时的性格观。性格特征其实是一个统一体,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纯粹的内向者或外向者,而是处于两者的中间地带。
性格是表现在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及相应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偏好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具有稳定性。性格特征在幼年时形成,成年初期固定下来。人的一生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但性格却不会改变。
“永远都要做自己,表达自己,相信自己,而不要去寻找一种成功的性格然后复制到自己身上。”——李小龙
内向与外向的交界处形成了一大重要性格特征。社会总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性格分为某一类,这很困难,因为每种类型的性格都有优缺点存在。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曾对此现象做过研究,结果很令人振奋。首先,他发现三分之二人并未明显表现为内向或外向型性格。这些人(也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被称为中间性格者,同时具有内向和外向性格倾向。中间性格者的性格倾向根据具体情况也存在很大不同。
我们把内向和外向型性格想象成一个频谱,中间性格就在中间位置:
与纯粹内向或外向的人相比,中间性格者有着明显的优势。因其性格不过于倾向内向或外向,待人处事时就可以很容易地调整策略。这样的人更容易与人相处,交友圈子也就更宽广,也较容易与人产生深厚的情感。
格兰特的调查也推翻了大多数人持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最佳销售员都是外向型性格。相反,他发现,中间性格的销售员在社会上的灵活性更强,销售业绩也比其他性格好,每小时推销的产品比一般销售员多出了51%。看下图,销售额随着外向倾向的增加而上涨,然后达到顶峰,接着下降。
格兰特对他的研究发现做出了以下解释:
“中间性格者自然而然地就能进行灵活的交谈与倾听,因而可能会展现出充分的自信和热情以说服对方,完成销售,不过他们更倾向于倾听顾客的兴趣而不会表现得过于激动或自信。”
中间性格在大脑中的运作机制
你的社交兴趣有多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多巴胺决定的,多巴胺是大脑中传递兴奋的神经递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负责人类的高级心智活动,如语言和有意识的思考)中会产生不同水平的多巴胺刺激。那些生来多巴胺刺激水平就高的人倾向于内向型性格者——他们会努力避免因任何额外的社会刺激干扰而焦虑或不知所措。而那些多巴胺刺激水平低的人则倾向于外向型性格者。多巴胺刺激不足会让外向型性格者觉得无聊,因而他们就会寻找社交刺激来让自己兴奋。
大多数人生来的多巴胺刺激水平不会达到很高,但会波动。有时你可能觉得要找点刺激,而有时却又很想避免受到刺激。
确定自己是否是中间性格
必须确定自己处于内向/外向频谱中的哪一段。提高了对自身性格类型的认识,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倾向,发挥自身优势。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是中间性格,但又不确定,可以看看下面哪几条符合自己的情况。如果大多数都符合,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中间性格。
——我可以单独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这两种情况我都无所谓。
——社交场景不会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我也不喜欢经常围绕在人群中。
——我觉得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很有趣,但我不喜欢持续太久。
——有人觉得我很文静,有人却觉得我很活跃。
——我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活跃,但安静太久会让我觉得无聊。
——我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也很容易与别人忘我地交谈。
——闲聊不会让我觉得不舒服,但确实会让我觉得无聊。
——对于要不要信任他人,有时我很犹豫,而有时我却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
——如果我一个人单独太久,就会无聊,但和别人在一起太久也会让我感觉筋疲力尽。
拥有中间性格的秘诀就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人为迫使自己更多地倾向于频谱一边。中间性格者如果自我意识不强,就做不好这一点。比如,在一场社交活动中,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中间性格者就会使自己倾向于外向型性格,尽管这一天很漫长,自己也早已受够了人群。对于中间性格者,处事方式用错会让他/她觉得很沮丧、没有效率、灰心丧气。
总结
TalentSmart曾对一百多万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工作业绩处于第一梯队的人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事实上90%的受试者如此)。明白自己处于内向/外向频谱的哪个位置能让你更清楚自己的行为倾向和偏好,进而提高自我意识和情商,帮助自己提高业绩表现。
关于作者
特拉维斯·布拉德伯里博士是获奖畅销书《情商2.0》的作者之一,TalentSmart的联合创办人,在全球情商测试和情商训练方面遥遥领先,为超过75%的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他的书被译成25种语言,销往150多个国家。布拉德伯里博士为其撰文或被其报道的媒体有:《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快速公司》、《Inc.》杂志、《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以及《哈佛商业评论》。
作者:Travis Bradberry, TalentSmart总裁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劳动力与雇佣关系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