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对华发动贸易战?他们既误解了中国,也误解了经济学
中国政府正准备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还在为未来外交上可能出现的摩擦做准备。和世界上其他政府一样,中国政府尚不知道特朗普政府哪方面的政策会成为现实——无论这个政策是好的、坏的还是糟糕的。
美中贸易战令各方畏惧,这样的贸易战必然会给双方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中国不再购买波音飞机,美国可能会流失18万就业岗位。仅对大豆一项下达禁令,就可能造成密西西比州和密苏里州流失10%的本地就业。减少来自美国的商业服务的需求,还可能流失全国数十万就业岗位。全面的贸易战甚至有可能在几年之后将美国推入一场经济衰退。
贸易战和保护主义可能会导致如此危险的后果,然而讽刺的是,政治家却在这两方面严重误导了人们。
关于中国的错误想法
举例来说,美国指控中国有意使人民币贬值。然而事实上,其时中国政府正全力避免人民币大幅贬值。
同时许多其他国家政府正积极采取管控汇率的政策。很快,等美元升值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会发现他必须得让美元再次贬值了。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误解还不止于此。
特朗普政府主要的论点之一是所谓的美中双边贸易额逆差,2016年该数字达到了3470亿美元。但这一令美国人颇为恼怒的数字很大程度上是以一个很过时的计算方法为基础的——这种对贸易额的计算方法已经不能准确地衡量与贸易相关的收入与就业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如今,80%的贸易是供应链贸易。科技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各国可以将生产线分布在各地,使得中间产品在世界各地生产出来。全球化背景下,交易中的各部分可以分类定价,而生产网络错综复杂,这都使得贸易流通的计算方法变得更加复杂。
以苹果手机为例。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每100美元的价值中只有4美元是在中国积累的(这4美元是与中国因此积累的收入和就业相关联的)。剩下在中间产品中积累的价值来自于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美国。
当用更准确的增值方法计算美中贸易逆差时,原本令特朗普感到如此气愤的逆差额至少缩减了35%。因此,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部分地反映了生产和贸易的碎片化。
另外一个美国对中国的错误看法是认为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损害了美国生产者的利益,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实际上,中国很大程度上只是替代了之前日本的角色。
事实上,如果你比较2015年和1999年美国从中国和环太平洋地区进口的商品的比例,你会发现数字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中国取代了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成为了领先的制造业出口国。很快,接力棒就会再次由中国传给越南和孟加拉,有关中国的争论也会平息,就像日本一样。
中国商品出口为发达经济体带来巨大好处
真正被低估了的,或许是出于方便被忽略了的,是中国的出口商品给发达经济体带来的巨大好处。
比如说,中国的出口商品降低了全球制造业商品价格,由此更多地帮助了那些不富裕的群体。他们为低收入家庭,以他们可以接受的价格,提供了玩具、衣物和家具。因此,“中国冲击”为解决发达经济体中真实存在的收入不平等贡献了一份力量。
这样一来,如果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伤得最深的会是那些最穷的人们,那些把特朗普扶上总统宝座的蓝领工人将会体验到最真切的打击。
西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另一个领域对西方起到了促进作用,那就是创新,这可能会使一些人感到惊讶。许多公司面临着来自中国进口的巨大竞争压力,不得不采用新技术,找到新的市场空缺,同时不断创新。当然这是指的那些没有倒闭的公司。
关于西方企业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流传着很多故事。比如马赛赤脚科技公司(Massai Barefoot Technology),这家制鞋公司并没有和中国制造业硬碰硬地竞争,而是改做可以“矫正姿势”的鞋,穿上的感觉就像“走在草地上”。这家公司为其技术申请了专利,因其专为客户定制的设计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创新案例。
“中国妖怪”来临之前,公司并没有什么创新的动力(或者说需求),于是安于制造老一套的商品。中国制造的商品涌入欧洲市场的同时,欧洲的专利数量也呈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快速增长。中国直接刺激了欧洲的创新热潮,也使得一大批科技水平低、创新力不足的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这都对发达经济体生产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发达经济体超过15%的产量提升归功于中国进口——这相当于每年转给欧洲100亿欧元。
因此,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带来的不都是坏消息。但仍然有难缠的问题尚未解决。
从贸易战 到世界大战
毫无疑问,“中国妖怪”仍然充满争议。侵犯知识产权和网络攻击的案例以及政府资助国企的现象和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大方向并不合拍。
但是对于“中国妖怪”正确的回应并不是把中国排挤出世界贸易系统以期达到打压中国的目的。现在的美国政府相信应该发放出口补贴,大幅度提高关税,并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者”的标签。但这种政策只会拖延企业重组和适应新形势,相比投资和创新,反倒是政客的游说占了上风。
美中双边关系是世界舞台最重要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如今却似乎走入了Graham Allison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这种比喻被用来形容统治力量和新兴力量之间的博弈引发的危险。我们都知道斯巴达和雅典冲突的结果是什么,或者最近英国挑战德国权威的结果如何。二者的结局都不尽如人意。
纵观历史,我们已经看到了大约18次类似的情况。其中12次爆发了战争。为了避免历史重演,挑战者和被挑战者的心态和态度都需要做很大的调整。
我们需要合作的心态
当今政治家巧舌如簧的保护主义心态是极为危险的,甚至可以说是滑稽的,因为这种心态的基本设想是错误的,结论更是反映出了狭窄的心胸。我们可以对中国心存疑虑,但国际舞台上新出现的鬼怪的并不是中国本身,而是围绕中国鼓吹的那些故事。
打压中国是一个灾难性的策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中国的利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相一致。因此我们需要合作的心态——而这正是全球化最好的体现。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