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抢走?你可能想太多了
近年来,公众们对于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担忧又卷土重来了,他们担心这些技术的发展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失业的未来。这场争辩是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引起的,他们认为全美47%的工作会遭到计算机的威胁。
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其他欧洲国家,计算机威胁工作机会的风险也存在着。这些研究通常只专注于工作的等级,却忽视了大多数职业都涉及所谓“多项捆绑的任务”,其中有很多是难以自动化的。因此,这些研究可能高估了工人在自动化浪潮中可能会承担的风险。
例如,在Frey和Osborne的研究中,簿记,会计以及审计职位有98%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自动化所取代。然而,这个行业中的大多数职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不能缺少面对面的交流,这一点自动化是不太可能达成的(或者说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和高昂的成本)。
在最近一项对OECD经合组织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在特定水平上工作任务的异质性,重新评估可以由机器替代人类工作的份额。为了这项研究,我们采用这21个OECD国家中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职位信息(由PIAAC数据库提供的工人水平)。[1]我们的研究发现,当考虑到工人们个人所完成的实际任务时,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是相当低的。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经合组织国家的工作只有9%左右都是自动化的。自动化的工作份额视国家而变,在韩国是6%,在奥地利是12%(见图表)。这些差异与以下因素相关:工作场所的组织、国家先前对自动化技术的投资、以及工人教育程度的不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受低等教育”的工人比所谓“低质量工人”面临自动化大潮时,更容易被取代。因此,“受高等教育”工人比例较低的国家,通常有较大的“自动化潜力”。
这些统计结果是否对新兴经济体适用,还值得商榷,因为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通常并不先进。假设这些国家要赶上发达经济体目前的技术水平,那么相反的,过去在发达经济体所发生的技术变化,可以为更多新兴经济体的潜在发展提供信息。
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工作威胁,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也不太明显了(比起被广泛引用的Frey和Osborne的自动化研究应用方法)。但是,即使是我们得出9%的数字并不高,它也足以令人担忧。它表明,每十名工人中,就有一人的工作将会被机器或机器人接管。然而,估计出来的“就业风险”比例,并不等同于实际或预期的就业损失,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由于经济、法律和社会的障碍,新技术的应用将会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举例来说,尽管自动化驾驶有着巨大的潜力,企业在开始实施他们的自动驾驶经营战略之前,新技术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这也涉及到各种额外成本,以及数字技术的新挑战(如数据和网络安全)。此外,新技术可能会面临法律和道德上的挑战,如在无人驾驶汽车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愿意转让“道德决策”的主动权。同样,在医疗保健服务或服务业,机器也无法成为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案(尽管存在技术的可能性)。
其次,即使引入了新技术,工人们通常会根据不断变化的技术趋势做出调整,专注于那些机器不能执行的任务。原因在于,新技术固然可以替代人类在工作上的某些任务,但它们通常是补充性的角色。因此,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工人可能会执行不同的任务,而不是成为失业者。事实上,现有证据表明,工人越来越多地将工作时间从日常的普通工作(例如阅读,写作)转移到非常规任务(例如创造性,认知性的工作),这些工作难以自动化,自然也就难以被取代。这意味着,未来工人们那些“单调性”和“重复性”的劳动将会被更“多才多艺”和“愉快”的工作取代。
第三,技术变革还会产生额外的工作,它将产生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提高采纳新技术的公司的竞争力。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自千禧年以来,欧洲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让劳动力需求效应呈现出“净增长”的趋势。虽然技术革新确实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劳动力,但它所产生的“劳动力节约效果”,远低于消费和生产增长所产生的额外劳动力需求。根据研究,劳动力在最近十年里一直在与机器“良性竞争”而非“恶性对抗”。未来工作的经济前景可能不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悲观。要知道,自动化和数字化不可能破坏大量的工作。更有可能的情况似乎是,相比前几十年,工人们的工作场所将有所改变,也需要不同的技能与工种。然而,在数字变革中,低水平工人可能会面临更难以调整适应的挑战,比起高素质工人,他们的工作更容易被自动化所取代。
这个特征在我们研究样本的所有国家中,都出奇的一致。从政策角度来看,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解决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确保低水平工人应对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然而,在新兴经济体中,技术变革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这些国家面临着不同的技术储备现状。
[1] 我们从我们的样本中排除了俄罗斯联邦。当我们控制俄罗斯PIAAC样本时,所有相关变量都是非缺失的,那么这些变量的分布也就不具有代表性了。
作者:
Melanie Arntz, 海德堡大学助理教授
Terry Gregory
Ulrich Zierahn
本文最先刊载于世界银行工作和发展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陈达铿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教育、性别及工作的未来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