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婴儿”背后的伦理困境
受到少子化导致的人口减少的影响,为了鼓励年轻夫妻生育,日本兴起了一股开发机器人婴儿的热潮。提高生育率的方式千差万别,其背后各异的哲学思维方法则很多是基于未经证实的猜想,例如这些机器人“婴儿”究竟能否达到制作者所期望的目标。
为了理解这些方式,我们有必要探寻一下日本人努力提高人口增长率背后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基干是日本人口中失衡的老年人比重。联合国预测指出,2050年的日本人口中,超过70岁的老年人口数将是15-30岁的青年人口数的两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年轻人啃老、女性单身率升高、移民稀少等。
所以为了鼓励更多夫妻生育,机器人婴儿的设计样式有何区别呢?有的机器人旨在模仿婴孩的行为模式,有的则倾向于仿生外貌。例如丰田的工程师最近推出了“KIROBO Mini”机器人,旨在促进年轻男女的情感反应。这些机器人的外形并不像婴儿,但其“脆弱的”举止,比方说以较高的语音声调辨识、回应人类的语言指令、以及走路一摇一晃等,就如同婴儿一般。
而另一个方向的代表作,则是筑波大学的仿生婴儿模拟人形装置“YOTARO”。装置的面部使用了投影技术,因此可以模拟人类的表情。这一装置同时模拟了婴儿的情绪和对触摸的反应,甚至可以通过内置的流鼻涕装置模拟婴儿生病。
是鼓励还是阻碍?
过往的证据也许能够证明,为夫妻提供机器人婴儿模拟装置可以鼓励生育。例如最近,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展开的关于青年人和机器人婴儿教育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实验最初想测试的是机器人婴儿能否阻止青少年怀孕,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被分配到机器人婴儿的青年人的怀孕率反而增加了。
然而如果说,对于所有接受机器人婴儿的人都会受到相同的影响,未免显得太过武断。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会造成结果明显不同。
研究者们不仅希望致力于促进人口增长,也希望帮助年轻夫妇做好养育子女长大的长期准备。他们开发的机器人可以模拟不同年龄段的婴儿,从“九个月大的”Noby到“两岁左右的”CB2(不过后者其实是生物特征体开发的副产物)。
尽管很多人关注的是机器人婴儿的内部设计,但对于“家长们”来说,机器人婴儿的背后可能潜藏着情感问题。许多研究已经检验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已经发现,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可以建立一种高度的联系;当机器人具备社交性,意即拥有拟人型的外表或可以做出类似人类的行为时,这种联系将变得更紧密。
针对这种经验法则,科学家们创造了很多有趣的术语。其中之一就是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一些真人的特质如果出现在机器人身上,并不会让人感到亲切,反而会感觉恐怖。
如今的机器人开发,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人类仿照人类特质设计机器人的单向关系:但如今一批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机器人,使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建立自己独特的关系。
这就引发了使用机器人的伦理影响。机器人伦理学是一门基于各个领域的研究,考量在特定领域使用机器人能否被接受,以及机器人的表现是否符合伦理。对于机器人婴儿来说,如今已经有很多问题显现出来了。例如,“家长们”能否选择他们“子女”拥有的功能?如果“家长们”想退掉这个机器人婴儿,会受到怎样的劝告?这个机器人婴儿还会再给予下一个家庭吗?
上述问题在这个“婴儿”的使用年限之内,将会反复出现。如果,比方说,随着时间流逝,一对父母到了需要把手上的“婴儿”升级成年龄更大的型号的话,第一个“婴儿”的情感控制器在换到第二个“婴儿”身上时,这个新“婴儿”就是原来那个“婴儿”的进化版吗?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升级过程可能会像智能手机升级应用程序版本一样——甚至我们可以将第一个“婴儿”的“人”格和记忆直接转移到第二个“婴儿”里面,就像电脑换硬盘一样。
即便我们有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对于定律的不同解读依然可能造成麻烦。例如第一定律要求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精神和情感上的伤害是伤害吗?有观点认为,当人类对机器人婴儿产生移情心理时,机器人的行为就可能造成情感上的伤害。
总之,应用具备社交功能的机器人,将会带来诸多技术和伦理问题。然而在许多国家,出生率低迷这一问题已经存在,并正变得更加严重。机器人“婴儿”本身可能不会直接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将让研究人员更加了解出生率低迷这一问题,并从根源入手加以解决。
作者:Mark Robert Anderson是英国边山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科学教授。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 联合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钟源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