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角:怎样教孩子们创新?
最近一次去美国,我开着租来的车在城市和郊区中穿行。我突然想到,传统观念下,我们对未来和后代的期盼都太不“宏大”了:三室的房子加双车库,平稳的事业再时不时升个官,送孩子上幼儿园加十二年义务教育,然后供出个大学生。
世事难料。虽说现在买车仍是件大事,但以后开车可能就过时了。人工智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神经系统科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将有可能改变我们对疾病及其影响的看法;虚拟现实将在医疗和旅游界引起变革;气候变化、食品生产和水资源稀缺问题将打破国界……如果这些还不够,想想我们的人际交往新模式(我们如何交友、保持友谊、与朋友联系),再想想宗教纠纷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往好了说,我们的未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培养皿,里面所孕育的各种未知因素都将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影响。
无疑,我们在讨论行业未来的时候说“颠覆”说得太过轻巧了。但我们却很少停下来仔细想想,明日的颠覆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创新-还是传统?
我并不是说没有人关注这个话题。事实上,全球各地区各等级的学校都受到过指责,因为它们没有针对现代的工作场所需求培养学生 。但是未来的工作场所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批判家们认识到,未来极具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建议,教育者们应该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创新”能力的提升涉及广泛,可以教学生创新,也可以引进创新型教育手段提升孩子的学习。
但不管这些手段多么多样和不同,在我看来,它们都建立在教育者的传统责任之上:教孩子们分析、推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简而言之,他们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及高情商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这个未知社会中顽强生长。
我们针对未来职业对学生进行教育
为了满足未来职业(现在还未出现)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的以下技能:问正确的问题,通过明确、质疑假设来分析接收到的答案,创建对立观点。我们希望培养他们的开放性思维,使其拥有好奇感和智力敏锐性。有了这些技能,我相信,我们教育出的学生将会用无数的创新点子——很多我们甚至都无法想象——丰富他们的人生道路。
在上海科技大学,我们向所有大一新生教授一门叫“设计思考:创新性实践”的课,以此培养他们的上述技能。设计思考是建筑学术语,现在普遍用来描述“设计过程在非设计问题中的应用”。我们针对学生,将它缩减为四个步骤,以批判性思考为源头进行授课。
批判性思考的四个步骤
首先,确定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其次,进行大量研究和探索,通过采访、观察和实验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孩子们将思维全开放,这样他们才不会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猜测。不带评判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将对问题产生新的见解,从而走入第三阶段:对问题的重新构架。孩子们会明白,问题的核心和他们最初所设想的并不一样。这种顿悟,从其本质来看,对所有孩子都是一次大收获,但对中国孩子尤其如此。从小在不健全的体系中长大,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去独立探索和提出问题。
最后,针对“重新构架好的问题”,我们让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解决方案,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有一种方法。尽管我并不愿把文化泛泛归纳总结,但我的经历确实让我觉得,自古以来,中国学生接受的教育都被分为这几类:有‘正确答案’的(如演绎数理科学)、有‘正确步骤’从而得到正确结论的(如实验科学)、以及正确答案受文化、政治或道德权威限制的。在这样的教育下,中国学生不懂质疑、立论也就很正常了。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和教育领域都在呼吁:将教育重心移至‘创造力’和企业创新精神的培养上。
科技将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带到了我们身边,技术实力是孩子们未来工作的最硬后台。但请千万千万记得:科技并不能成为人类经验的替代品。科技的强壮取决于我们,它只是人类经验的补充和添加物。没有了人类社会,科技将一无是处。我的很多学生都只关注学习与考试,却忽略了自身的经历与体验。通过让他们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填补这一空缺。
作者感谢朱尔斯·科尔曼教授在此篇博客中的指导与帮助。
作者:R. May Lee 是上海科技大学企业与管理学院的院长。
本文由达沃斯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周森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