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了解青年群体心理健康
对很多人来说,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可能会困难重重,但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也这一阶段随之出现。 Image: Shutterstock / Pressmaster
Liz Grant
Assistant Principal (Global Health) and Director Global Health Academ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分享:
实时追踪:
心理健康
- 在过去的一年中,51%的22至27岁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曾因情绪或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帮助。
- 移民群体和有色人种等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
- 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可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
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正成为一个亟需我们反思并采取行动的关键问题。
当今青年群体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加之从校园到职场这一过渡中的不稳定性,都要求我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细微差别。因为气候危机、经济不确定性、社会转型和流行病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所以了解这些问题如何相互交织,对于揭示青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复杂格局至关重要。
不安全世界中的心理健康负担
自1990年以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中首当其冲的危险因素,对所有年龄段人群都产生了影响。
因为气候危机、粮食和能源不安全、冲突、污染和贫困的加剧,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惊人地到达了75万人,其中就包括许多年轻人。这鲜明地提醒着人们,精神疾病的大流行病正在无声地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203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呼吁采取与具体情况相关的精神卫生对策,以应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的心理困扰。
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是讨论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核心。教育机构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在塑造学生的心理韧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与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从学校校园到工作职场的无缝过渡对于培养适应性应对机制和情感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这种过渡本身也充满挑战,需要审慎考虑。
令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51%的22岁至27岁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曾因情绪或心理健康问题寻求过帮助。45%的大学生反映了日益普遍的抑郁和焦虑。这些数字在短短二十年里翻了三倍。
此外,向职场的过渡往往使原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刚毕业的大学生发现自己正在努力适应的职场,可能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5%的人表示,职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职业倦怠因此十分普遍。这是一种由工作压力引起的情绪和身体双双疲惫的状态。53%的年轻职场人士每周都会经历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分性别,但女性和那些面临经济压力的人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转型中的复杂性
学生人口结构以其过渡性质为特征,代表着身份形成、学术压力和社会期望的十字路口。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未能得到充分解决。虽然我们已经努力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但这一进步仍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未能落到行动之中。令人不安的是,在过去一年中,在被确诊为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受了所需的治疗。这种治疗缺口鲜明地提醒着人们,系统性障碍阻碍了全面心理健康保健的实现。
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疾病负担在边缘群体中尤为明显。第一代大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有色人种学生和国际学生面临着有限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源带来的复杂挑战。当他们在未知的领域中航行时,这些学生就遇到了让他们难以获得重要心理健康支持的障碍。
整体方法:从校园到职场
为了解决这一日益严重的危机,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在积极寻找多方面的干预措施。积极主动的社会心理教育正在被纳入学术课程,助力学生建立心理韧性。在线认知行为疗法、团体疗法和同伴支持网络也都正在被运用于干预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之中。
然而,真正具有变革性的方法在于重塑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促进社会联系、保护整体福祉、确保负责任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养成减少伤害的方法,可以作为从根源上解决心理健康挑战的解药。通过解决潜在的社会因素,如孤独和信息超载,这些方法可以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迅速增长。
美国的瓦萨学院和英国的爱丁堡大学是积极营造心理健康友好环境的学校典范。瓦萨学院的校长办公室和推进多元参与办公室及其举办的心理健康摄影新闻展览“正在进行中”,为个人叙述他们的心理健康故事提供了一个平台。瓦萨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也在利用该学院的创新课程,将心理健康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科之中。
爱丁堡大学的倡议则是对保护整体福祉承诺的证明。其“全球共情倡议”旨在加强学生对于共情的实践。另外,大学也推出了为期两个学期的模块“丰富学院”,专注于使校园恢复青春活力、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促进实现相互理解,强调了建立富有共情心和韧性的校园社区的必要性。
不同角色的融合
高等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十字路口,塑造着年轻人向复杂世界过渡的道路轨迹。他们肩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要让青年做好准备,在未来既产出丰硕成果也保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
这些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对话可以推动组织文化的转型,并对未来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青年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并与世界的复杂性紧密交织在一起。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
通过营造优先考虑心理健康的环境,接受创新干预措施和不断转变的文化范式,我们的社会可以规划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在未来,青年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一项优先事项,而且是一项共同承诺。
本文作者:
Ruma Bhargava,世界经济论坛心理健康负责人
Wesley Dixon,瓦萨学院校长助理
Liz Grant,爱丁堡大学助理校长兼全球卫生学院院长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吴逸萌
编辑:江颂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更多关于 健康与心理健康查看全部
Maya Raichoora and Asheesh Advani
2024年9月1日
Ruma Bhargawa and Poppy Jaman
2024年7月27日
Michelle Meineke and Kateryna Gordichuk
2024年7月20日
Jessica Wanger
2024年7月17日
Andrew Moose and Ruma Bhargawa
2024年5月12日
Jason Walker and Deborah Circo
202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