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冥想的作用在于减轻自我评判
发现正念和自我关怀对改善心理健康的力量。 Image: Freepik
Rachel Goldsmith Turow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in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 and Policy, Seattle University- 正念和自我关怀是有科学依据的做法,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 正念是指不加评判地关注和察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自我关怀则是指以仁慈、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
- 这些做法可以减少压力,提升自尊,并改善情绪健康。
正念和自我关怀如今都是自我修养方面的热门词汇。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做法可以带来实在的心理健康益处。这些研究以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研究为基础,清楚地揭示了这两种做法如何发挥效用,以及为什么有效。
冥想是培养正念和自我关怀的一个有效方法。
20多年来,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研究科学家和教育家,我一直在向学生和临床病人传授冥想的知识,并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我最近出版的书《自我对话锻炼:用六个有科学依据的策略来消除自我评判,改变你脑海中的声音》(Self-Talk Workout: Six Science-Backed Strategies to Dissolve Self-Criticism and Transform the Voice in Your Head),就提到了其中的许多研究。
正念和自我关怀是什么
正念意味着有目的地关注当下,而且是抱着兴趣或好奇的态度,不是批判。
自我关怀意味着要对自己抱有善意和理解,即使是在痛苦或失败的时候。
开始冥想练习时要有耐心
冥想是训练正念和自我关怀的一种特殊练习课程。在90年代末,我还是大学生时,第一次尝试了冥想,当时我并不喜欢它。当我的思绪无法控制地游离时,我觉得自己很失败,认为自己做不到冥想。
在之后的冥想实践中,我认识到,刚开始的过程往往是坎坷的,充满了自我怀疑、抵触和分心。
但那些看起来是阻碍的东西实际上却可以加强我们的冥想练习,因为在心理上克服这些障碍时可以加强我们的力量。
在我冥想的头六个月里,我的身体和心灵都很不稳定。我总想站起来做其他工作。但我忍住了。最终,我能够更加容易地注意到我的冲动和想法,同时控制住自己不去付诸行动。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感到生气了。
坚持冥想大约一年后,我的思想似乎变得更有条理,更容易控制了;也不再陷于自我评判的循环中。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快乐或困难的时刻,我都能感受到对自己的仁慈或友好。我开始更加享受普通的活动,如散步或打扫。
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明白,我无论何时坐下来开始尝试冥想,我就已经在冥想了。冥想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不是一种目的。
冥想如何改善精神
仅仅有一个普通的冥想意念,或仅仅更多关注和关怀自我,是不太可能对心灵奏效的。
大多数能显著奏效的项目都至少包含七个疗程。研究表明,这些反复的锻炼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技能、减少思维反刍,或反复的消极思维。
冥想不仅仅能维持你的注意力,还能在分心之后转移和恢复你的注意力。通过转移和恢复注意力,我们得以培养注意力技能,减少思维反刍。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些区域被称为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它们相互关联,会受到冥想的显著影响。该网络的大部分活动都基于重复性思维,比如说重新映现你与姐姐好多年前的紧张关系。当你没什么事做时,这一过程最突出。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会带来思维反刍、不快乐和抑郁。
研究表明,仅做一个月的冥想就能减少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其中,冥想练习的类型似乎并不重要。
养成冥想习惯
人们对正念的一个常见误解是,它只是一种放松或清理思想的方式。恰恰相反,正念是要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关注自己的经历。
把冥想当做是你正念练习的正式部分,也就是留出时间来练习特定的正念和自我关怀的技巧。
通过冥想培养正念,往往需要关注呼吸。一个常见的开始练习的方法是坐在一个舒适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无论你在哪里的感觉最强烈。
在某些时候,可能在一两次呼吸之后,你的思想会游移到另一个想法或感觉上。一旦你注意到这一点,你就可以把你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并尽量不要因为五到十分钟的失神而批评自己。
当我刚开始冥想时,在20到30分钟的时间段内,我不得不数十次或数百次地重新调整注意力。数10次呼吸,然后再数10次,以此类推,从而让我的思想回到注意呼吸这一任务上。
最著名的自我关怀的做法被称为慈心禅(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练习时,你可以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至少持续五分钟在内心重复一些短语,如:“愿我平安。愿我快乐。愿我健康。愿我活得自在。”
当注意力游离时,你可以把它拉回来,继续重复这些短语,注意自我评判越少越好。然后,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向其他人或所有众生提出同样的祝愿。
每当你不加自我评断地将注意力拉回练习中时,都是在矫正你的心理意识,因为你注意到了自己的思想在游离。同时,你也能提高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这是一种抵抗思维反刍(rumination)的宝贵技能,不评判自己就是自我评判的解药。
这些练习非常有效。研究表明,冥想期间的大脑活动能减少自我评断、抑郁和焦虑,并减轻思维反刍。
当你注重感受当下时也会出现正念,例如在品尝食物或洗碗时。
持续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例行练习可以改变你的思维。同样,偶尔做一次也不会有太大效用。正如仰卧起坐:一个仰卧起坐不可能锻炼到腹部肌肉,但每天做几组就可以。
冥想可以减少自我评判
最后一点:冥想者新手可能会发现,在自我评判的情况在减轻之前会经历一段加重期。
经过数年或数十年的习惯性自我评判,人们往往会因为在冥想中注意力失焦而严格地批判自己。但是一旦学生们度过了最初几周的练习,自我评判就会开始减弱,无论是对冥想过程还是对自身的批评。
正如我的一个学生最近在经过几周的正念冥想后说的那样:“我变得更稳定了,更能够从无益的想法中脱离出来,并能在做这一切的同时对自己抱有更多关怀和爱心。”
本文作者:
Rachel Goldsmith Turow,西雅图大学人口健康科学与政策专业兼职助理教授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表,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一凡
编辑:江颂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心理健康
分享:
更多关于 健康与心理健康查看全部
Hailey Fowler and John Lester
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