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心理健康

假末心理学:为什么你在快乐之后就会隐隐感到沮丧?

快乐是愉悦感受的一部分,我们并不会每时每刻都能感到愉悦。 Image: 路透社/Christian Hartmann

Katherine Ellen Folley
Health and Science Reporter, Quartz
  • 愉悦源自大脑中特定的“享乐热点”区域。当我们体验到愉悦感受的时候,这些区域会释放出类似药物的神经递质。
  • 然而,心理学家Richard Solomon指出,每当我们感受到一种情绪时,我们很快就会感受到相反的情绪。这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我们在体验到了快乐之后,就会感到有些忧郁。
  •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会从快乐的高峰回落是有道理的,否则我们就永远不会注意到潜在的威胁,比如躲在暗处的捕食者。

想象一下上一次你真正体验到快乐的时刻。所谓真正的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你感到惊喜,或者你玩得很愉快,而是有那么一瞬间,你不受控制地开怀大笑着。快乐不是因为有人说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而是一种纯粹的幸福。

这种时刻很少出现(所以值得被记录下来,以便你能够去认识快乐的来源)。虽然它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最美好的回忆,但也往往伴随着一种阴郁的感觉。一旦快乐时刻结束,我们就会感到些许的沮丧。

快乐宿醉并非抑郁

一直以来,我都将这种感觉称为“快乐宿醉(happiness hangovers)(虽然我相当肯定,这个术语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可能是从朋友那里学到的)。这些宿醉感并不是抑郁症或精神疾病的症状,而是一种短暂的感觉,觉得现实比起平常显得有些灰暗。对我来说,例行公事一般的日常生活会让我感到失望,我总在纠结于过去的幸福和现在的平淡之间的反差与对比。

没有一个专门的科学术语来描述这种感觉,但几乎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经历过这种感受。最有可能的是,这是人类体验快乐感受之后的必然结果。

快乐是进化的礼物。通常,快乐是倾向于歌颂生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美食这样的事情中感受到它。不过,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之后早已不是一台只懂得进食和繁殖的机器,因此我们也会从涉及一定高阶思维的活动中获得快乐,比如与自己所爱的人(比如家人)一起共度时光、参加音乐会或体验大自然。现有的科学知识表明,所有动物都能体验到愉悦,但只有人类能够体验到快乐。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快乐来自于大脑中被称为“享乐热点”(he donic hotspots)的特定区域。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Kent Berridge博士表示,目前已知人类大脑中有大约五个这样的“热点”。Berridge博士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解释道,当这些享乐热点接收到我们正在体验的某种愉悦感时,它们会释放出类似于药物的神经递质。附近的受体接收到这些神经递质,进而产生一种喜悦的感觉。与此同时,这些热点还会与大脑的其他部分一起协调“欲望”,这是由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引起的。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体验某种愉悦感。这些系统一起产生了一种愉悦感,同时也有一种深刻的渴望,使我们想要继续保持这种感觉或在未来再次得到它。

然而,这些热点究竟如何开启和关闭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Berridge博士认为,它们应该与快乐的高低峰有关。他表示,快乐是愉悦的一部分,而我们并不会每时每刻都能感到愉悦。

对立过程理论

1980年,心理学家Richard Solomon提出了“对立过程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粗略表述为,每当我们感觉到一种情绪时,就会接着体验到相反的情绪。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感到快乐后,接着就会感到略微沮丧。

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主任、行为生理学家George Koob表示,“对立过程理论解释的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现象,即身体会对任何它感觉到的挑战做出反应,而且经常是以反制其影响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Koob解释道,这一理论的逻辑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线状态,称为恒定状态(homeostasis)。当我们既不太开心也不太难过,只是过着平淡的生活时,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基线状态。尽情享受周末或获得奖赏,会让我们的心理状态朝着积极的方向摆动,但大脑可能会尝试纠正其过度摆动,以重新回到稳定态。这一机制也可以反向运作。Koob称,“我们可能也会在忍受疼痛之后感受到愉悦,这也是一种对立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像跳伞这样可怕的事情可以变得令人振奋。

快乐的高峰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会从快乐的高峰回落是有道理的。Koob认为,如果我们时刻都感到快乐,我们就不会注意到任何的潜在威胁,比如附近是否存在天敌。保持稳定和预防过快乐这一机制可能并不招人喜欢,但从保障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却是相当实际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平稳度过由快乐带来的低谷。但当我们开始寻求超越清醒状态所能体验到的快乐时,问题就会出现。

Koob表示,“我认为这种对立过程系统,正是一些人成瘾问题不断加剧的关键所在。”通过用药而达到的快乐高峰比我们只依靠自然神经递质获得的高峰至少强出一个数量级,随之而来的情绪低谷也会更加极端。稍后再次用药不仅可以让人重获快乐,而且其效果会因为最初的心情低迷而被放大。随着这种模式持续下去,身体最终会对药物产生生理依赖。因此,戒断成为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

在成瘾问题以外,这种对立过程其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快乐的必然后果,而快乐是我们难以抗拒的。理论上,你可以通过寻求没有任何刺激的生活来避免这种对立。但就个人而言,我宁愿忍受快乐之后的一点低迷,也不愿放弃整个快乐体验。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快乐终将会再次到来。

本文作者:

Katherine Ellen Folley,Quartz健康与科学记者

本文与Quartz合作发布,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江颂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约85%的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治疗,人工智能如何改善心理健康治疗机会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