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当前的资金是否足够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

Pengyu Li
1t.org China Action Lead,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初稿在2030年前需要采取紧迫行动的21个目标中指出,每年需要至少减少5,000亿美元改变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激励措施方向;同时将所有来源的资金增加到每年至少2,000亿美元,使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每年至少增加100亿美元,撬动私人资金,加强能力建设、技术转让和科学合作,以满足执行工作的需要。

个人消费对于生物多样性有着深远的影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平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IPBES)全球评估认为要实现 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及关键的人类发展目标,需要更可持续地利用土地、水、能源和材料,并重新思考和适当改变消费习惯粮食体系全球价值链

中国将投入15亿元人民币建立昆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若不能系统有效的执行解决方案,仅亚太地区就有价值约19.5万亿美元(约合63%)的GDP会受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损失而造成的潜在威胁。

1. 应对生物多样性的资金机制仍需要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高级别会议上,日本政府宣布对生物多样性基金增资18 亿日元(约 1700 万美元);同时欧盟也承诺对外部生物多样性资金翻一番;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将 30% 的气候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多渠道的生物多样性基金当然有助于推动该项事业发展,但是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更有效的执行,需要在多边机制下发挥以联合国等平台为主导的宏观政策协调,积极整合为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所提供的资金。中国作为主办国将在昆明召开202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会议的第二阶段会议,缔约国成员应当携手加大国际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提高宏观政策在成员国内部的协调、以及成员国之间的治理机制协同,及时遏制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不断加深。

2. 企业仍需要对生物多样性加大投入,并协同促进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

森林的消退是陆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实现粮食、土地和海洋利用的积极转型可以在2030年前创造价值3.6万亿美元的商机,然而践行“人与地球和谐共生的消费方式“(planet compatible consumption)就需要约1.06万亿美元的投入,其中大部分都包括如减少食损、替代蛋白、循环经济等对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的积极转型因素。在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来自管理着逾 8.7 万亿美元全球资产的 30 多家金融机构的CEO联合承诺取消对与农产品驱动的森林砍伐相关的活动的投资;包括中粮国际在内的12家全球大宗农产品贸易企业承诺加速行动以应对净零排放的目标。尽管如此,呼吁通过造林和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也在其研究报告中显示,即使在发达的欧洲地区,只有5%的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投资来自于私营部门。瑞信的调研指出了企业对生物多样性投资的顾虑主要包括缺乏有效且可量化的数据框架以及自然资本衡量体系等因素。

Image: Responsible Investor & Credit Suisse: Unearthing investor action on biodiversity

3. 政府和企业仍需要平台来推动对生物多样性投资的主流化

世界经济论坛和相关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COP26)上发起的“先驱者联盟”(First Movers Coalition)平台是由排放密集型行业中的世界领先企业通过集体购买力对市场新兴绿色技术做出积极采购需求的承诺,为发掘新技术并释放绿色技术所需的发展资金创造良好的条件。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和私营部门的支持与注资,相关国际组织和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相关平台在协调多利益参与方主体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和土地利用等多个维度打造协同效应上的能力和影响。

4. 一切照旧的消费模式让我们有了 “过多” 的资金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

个人的商品和服务消费推动产生了庞大的生态足迹,在一些发达国家,三分之二 的生态足迹间接产生于购买自外国制造的产品。在新冠疫情下,全球很多国家都采取了量化宽松、鼓励消费的模式来刺激经济复苏。其中一些国家的旧有消费方式造成的生态足迹本身就是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 之多,如果消费模式没有发生系统性的积极转变,社会中便流通着 “过多” 的资金持续为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带来挑战。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报告显示83%的亚洲消费者显示出比英国、美国、以及德国更高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意识,同时z世代的青年人更注重环境议题和社会公平发展。因此具有先锋意识和先行优势的企业如果可以更好地回应作为数字原住民的Z时代青年的呼声,将更有利于打造企业在青年群体中的优势和整体的市场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需要在新增生物多样性友好投资的同时,关注适应消费趋势可持续化中所需要的资金转型,参与先锋者社区,共同探索工商业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

李鹏宇,大中华区主管,热带雨林联盟和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世界经济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生物多样性

相关话题:
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利益相关者主义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生物多样性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Nature Positive: Cities’ Efforts to Advance the Transition – Durban

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COP16的重要议题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