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中国企业领袖如何引领行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Akanksha Khatri
Head, Nature and Biodiversity, World Economic Forum
Chunquan Zhu
Head, China Nature Initiatives, World Economic Forum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生物多样性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生物多样性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生物多样性

新冠肺炎疫情颠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全球商业和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预计将萎缩4.9%,且大多数国家的复苏前景仍不明朗。

中国也不例外: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缩减6.8%,而城镇失业率在2020年5月达到5.9%,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世界各国和经济集团在为疫情后的世界作准备,中国也必将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避免未来再次出现此类危机。

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退化,而地球生态系统也在快速逼近危险的临界点,有可能将人类置于更加严峻、更加危险的境地。根据世界经济论坛《自然风险上升》报告,鉴于中国企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大约20%的中国GDP——2.7万亿美元——面临着自然损失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些风险都是真实存在的。据报道,2020年5月,中国华北地区经历了极端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超过40摄氏度。受传粉群体数量不断下降的影响,全球农作物产量预计将下降3%-8%。

这不是一个我们能够适应的新常态,而是需要去战胜的现实威胁。

如果企业能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同时采取果敢的战略行动,就能帮助人类度过这场危机。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一揽子绿色复苏计划不仅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研究和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能培训,并制定稳健有效的制度性架构,助力打造更加公平、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和惠及大众的美好世界。

中国的生态文明愿景

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倡议,旨在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实现未来愿景。

比如,天然林保护工程旨在投入4000多亿人民币(570亿美元),致力于保护1.29亿公顷的森林,并减缓洪水和水土流失的风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鼓励农民植树造林恢复草场,恢复退化的农田,并向他们支付费用。而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则是一项非常务实的空间规划行动倡议,它将自然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全面结合起来。这一政策计划始于2011年,十八大之后全面规划落实,旨在覆盖中国大陆不少于四分之一的面积,并将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

私营部门行动的重要性

仅有政府行动还不够,私营部门也必须开展投资和创新。《自然与商业之未来》报告为企业引领绿色复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蓝图。

具体来说,该报告确定了三大社会经济系统的15项系统性转型。这些转型有望在2030年之前每年创造10.1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和3.95亿个就业机会。这三大系统——粮食、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统、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系统,以及能源和开采系统——对自然损失状况的影响最大,也最能从这一过程中获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组成部分,中国企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多项技术的引领者,因此拥有强大的能力去推动这三大社会经济系统的积极变革。

在这多项转型中,就包括实施自然受益型的能源转型,这对于中国实现最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亿利集团就以生态修复为基础,打造了全面的业务发展制度,不仅建立了中国最大规模的光伏电站之一,还发展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药用植物种植和利用,在恢复土壤性能的同时,为公司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在一整套技术的支持下,该公司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中成功修复了近650,000公顷土地,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其他转型还包括转向紧凑型建成环境和自然受益型基础设施。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就是这一转型的领军者。园区对94%的工业用水进行了回收再利用,并要求所有的新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确保绿色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占比达45%。

中国企业可以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成为强大的自然领军者。企业领袖必须找到与他们企业最为相关的转型,并确定能够推动转型成功的各项因素——包括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和智能技术。中国企业正在领导转型进程,开展了多项新技术的试点,比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3D打印等。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机会,能够加大技术应用力度,推动采用自然受益型经济和商业模式。

关键时刻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指出

“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不同,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这双重危机是长期缓慢发展的结果,其趋势更加难以逆转。上述危机也表明,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世界 ,我们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人类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付出的代价。我们难以承担走回头路的代价。”

现在,中国企业该主动向前迈进,引领充满无限前景的新时代了。

本文作者:

Akanksha Khatri,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倡议总监,世界经济论坛

朱春全,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生物多样性环境的未来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全球五分之一的迁徙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

Simon Torkington

2024年3月20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