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亚洲GDP将成为世界第一!
到2030年,预计亚洲将为世界贡献约60%的经济增长。 Image: 路透社 / Issei Kato
- 公司业务必须适应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以及时刻变化的消费者行为和形象。
- 决策者必须找到使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方法。
- 贫困以及基础设施的缺乏,增加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数字化及劳动力转型挑战。
这种增长大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和整个东南亚发展中市场。这种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做出一系列新的决策。 他们面临压力,需要以公平正义且能够解决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方式,来指导亚洲的新一轮发展。
尽管这些估计值描绘了消费量的大幅增长,但现实情况是,消费模式将在整个市场上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其增长率取决于当地人口统计资料和其他宏观因素。正如世界经济论坛的《消费的未来-在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报告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对人口红利产生负面影响,但工资上涨、城市移民、服务行业工作以及预期的家庭储蓄率下降,将促进中国的消费。印度庞大的人口红利和新兴的中产阶级将刺激消费,并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将显著增加,从而带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该地区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将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便利,提升效率。
所有这些宏观力量正在导致消费的两极分化,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权力,同时也需要优质和超值的商品服务。 未来消费者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更具洞察力:包括消费模式(个性化/本地化/健康/可持续性),消费场所(全渠道/便利性),以及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受公司影响少/受社区影响大)。
我们可以预见到这样一种趋势:本地企业和革命性企业的规模将超越现有企业,并开始影响市场,而这种趋势在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都可以看到。本地企业身姿灵活,在专卖权和本地市场熟悉度上获得了比较优势。例如,专注于符合清真要求化妆品的沃达(Wardah)已在印尼占领了30%的市场份额。
本地公司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沉着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在一家印尼企业集团中,最高管理层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投资并坚持到底,而无需过多担心业绩的季度或年度波动。
我们也看到了亚洲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技术领域的华为,银行业的星展银行,个人护理行业的Unicharm和花王,餐饮行业中的三得利,环球罗宾娜和Indofood等。截至2019年,亚洲拥有超过140家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规模达到顶峰。中国则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利数量上领先全球。
亚洲时代已经来临,各大公司都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努力发展亚洲市场,但是他们需要问自己几个基本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
- 我们是否有适合未来地区动态特征的“未来战略”(设想未来的情况,然后制定策略使公司在10或20年内保持竞争力)?
- 我们是否正在建立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
- 消费者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新产品将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最好地吸引和服务他们?
- 我们如何处理数据?
- 我们是否有一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可以在不进一步破坏地球的情况下促进消费繁荣?
- 我们应该如何组织企业,使其变得更加敏锐,以充分利用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正在努力克服贫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阻碍,期望能够赶上数字世界的发展。 跨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对现有的工作岗位带来挑战,而跨部门的工作分配也将在此过程中发生巨大变化。
例如,在人口老龄化的刺激下,医疗保健领域的就业有望获得增长。 但是,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诸如制造、运输和仓储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就业水平可能会出现下降。 预计仅在东盟,就必须重新培训5300万名工人。 零工经济的兴起使这种情况更加复杂,作为合格劳动力的毕业生因为零工经济的兴起,做起了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送餐员的工作。
可持续性及其对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将继续在该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持续性的定义和业务范围将继续扩大,涵盖健康、福利、多元和机会平等的主题。 投资者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亚太地区的许多大型投资者已经开始从石油、天然气、采矿和农产品等第一产业转向满足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商业模式,例如可再生能源和的医院网络(可为医疗服务不足的人群提供更好的就医机会)。
随着未来的发展,政府将需要正确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 政府需要进行贸易和投资者的“友好型改革”,提升社会和金融包容性,加大软硬基础设施投资,并建立起良好的公-私部门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需要创新并改革教育,确保本国劳动力具有竞争力、具备适当技能。 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平衡技术进步与就业机会/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的关系,规模效应与产业优势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能否发挥其增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能否有所作为。
本文作者
Praneeth Yendamuri,合伙人,贝恩公司
Zara Ingilizian,“塑造消费的未来”平台总监,执行委员会成员,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东南亚国家联盟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