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心理健康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心理健康

“妈妈,我们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很多父母都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很难回答。你是应当忠于信仰,还是用美妙的语言掩饰死亡这一残酷的事实?最近,发展心理学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些线索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死亡是十分神秘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当他们遇到了死去的植物或动物。他们经过观察,产生了很多相关的疑问。这种好奇正是他们试图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一种方式。然而,对于家长来说,死亡却像是一种禁忌。实际上,出于这种好奇,孩子们会主动探求新的知识,比如生物学与生命循环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对此保持高度的谨慎。

孩子们知道什么

很多学龄前儿童并不理解死亡的生物学意义,认为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种状态,就像是永远沉睡过去一样。这一年龄的孩子们常常认为,只有老人和病人会死。他们还认为死去的人也会感到饥饿,也需要空气,甚至仍然能够看、听、做梦。想要对死亡有成熟的生物学理解,孩子们就必须掌握有关死亡的一些基本知识

具体来说,4-11岁的儿童通常能够开始理解死亡是普遍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不可逆的,在死亡之后,人会失去身体机能,一切生理、心理活动都会停止。也就是说,在11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能够理解所有人都会死去,包括他们最亲爱的人和他们自己,以及人死不能复生。然而,有些孩子会在更早的时候就理解这些事情。例如,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或是心爱的宠物,有些孩子在大自然中自己理解了这一规律。这些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死亡这一概念。

如果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孩子也能更早地领会死亡的含义,因为父母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把死亡的科学过程讲解给孩子听,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死亡。此外,宗教和文化对于孩子对于死亡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在和大人聊天时,孩子们不仅会了解到关于死亡的生物学常识,还会把科学与信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例如,10岁的孩子可以认为死去的人因身体停止工作而失去视力、无法移动;与此同时,他仍然可以认为死去的人也会做梦,也会想念他人。

诚实与感性

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讨论此类问题的最佳方式。毕竟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人的情感息息相关。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逃避提及死亡:不回避孩子们关于死亡的问题,不岔开话题。实际上,这是培养孩子好奇心的绝佳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循环。同时,如果我们能够仔细聆听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也能得知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程度,从而为他们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是纠正。过于简单的信息无法起到作用,而过于深奥的解释则会让孩子们更加困惑,甚至感到抑郁。

例如,向孩子们展示描述了死亡细节或是尸体模样的照片反而会徒增恐惧,有些孩子会不断地自我暗示:死去的人一直在看着我,而这无疑是困惑、抑郁的来源之一。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我们应当对孩子保持诚实,绝不敷衍了事。例如,如果我们告诉孩子死去的人只是“睡着了”,他们会认为总有醒来的那一天。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们能够明白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是每一个人最终的归宿,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自己将要亲身经历的死亡。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对死亡没有那么恐惧。

推荐阅读:

也许,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到:面对死亡,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如果我们身边所爱的人去世了,我们自然会感到悲伤,但我们会逐渐克服悲伤,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为了减轻这种压力,我们可以试着说服自己:我,和身边所爱的人,都能活到很久很久。

如果一个孩子将要面临失去身边人的痛苦,或是认识到他自己很快将会离去,我们应该充分照顾好他的情绪。如果我们对于他所依赖的人的离去给出认真的解释,孩子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焦虑、恐惧的情绪。对于那些了解自己将不久与世的孩子们来说,我们应该认真倾听他的每一个问题,让他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与意愿。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不能提供给孩子以真实的信息,孩子们总是会自己试着追寻“真相”。他们的想象,远比现实更糟,负面影响也更为深远。

作者:Georgia Pnagiotaki,东英吉利大学心理学系高级讲师

Carys Seeley,东英吉利大学心理学博士生

Gavin Nobes,东英吉利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彭永康

责编:张智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Social InnovationEmerging Technologies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更多关于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查看全部

大约三分之一的员工曾遭受过职场霸凌

Jason Walker and Deborah Circo

2024年3月19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