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ies in Depth

“未富先老”,中国应该怎么办?

Alex Gray
Senior Writer, Formative Content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Geographies in Depth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中国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中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如果我们要讨论全球经济增长,中国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尽管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GDP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然而,德勤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很快就要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这份报告名为《年迈之虎,蓄势之龙》(Ageing Tigers, Hidden Dragons)。报告中指出,亚洲即将迎来“第三波”经济增长。第一波增长由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领。随后,中国成为了第二波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中国所引领的经济增长已经度过了高峰期,印度即将成为下一波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人口结构变化

Image: 德勤

第三波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在过去的10年里,印度的劳动人口将达到1.15亿人。据估计,亚洲共计拥有2.25亿劳动人口,而仅仅印度就占据了一半以上。在未来的20年中,印度的劳动人口预计将达到10.8亿人。

推动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远不止如此。德勤的报告表示,新增劳动人口“与目前的印度劳动者相比,受教育程度更高,接收过更好的劳动训练。”与此同时,在未来10年内,日本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500万人,中国将减少2100万人。

事实上,印度的劳动人口很快就会超过中国。中国已经面临老龄化问题,而在印度,这一问题要在30年之后才会出现。

未富先老:中国必须面对

Image: 德勤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已经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修正,但其作用仍需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很快,中国劳动人口将会减少。此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会十分迅速。

因此,在未来,中国将无法再拥有其数年来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全部益处。德勤的报告中提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人口的数量无比庞大。而他们很就会意识到其负面影响。”

Image: 德勤

在亚洲,印度并不是唯一“接班”中国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国内的青年人口同样数量众多。这意味中印度、印尼、菲律宾的经济规模将会扩大,而其他国家的经济规模将会缩小。

报告中还提到,面临人口减少的国家必须找到其他的方法推动经济增长,如推动改革、提高生产力、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外国移民,以及让女性更多地参与工作。

警告:年轻同样也是风险

报告以这样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在未来的50年里,印度将会迅速发展,重新塑造全球经济实力。”但报告中也提出了一则警告。尽管经济迅速增长对印度十分有益,但快速增长的人口同样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以及社会动乱。人口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民、国家变得更加富有。德勤的报告指出:“印度需要设计恰当的机制,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否则,其日益增长的人口将会导致愈发严重的失业问题,社会动荡也会随之而来。”

推荐阅读:

作者:Alex Gray, Formative Content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彭永康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Geographies in DepthHealth and Healthcare Systems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Delivering on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A Private-Sector Perspective

Spencer Feingold

2023年11月27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