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核能在2050年前实现三倍增长?

核能正加速步入主流应用阶段。 Image: REUTERS/Petr Josek

  • 世界银行再度力挺核能项目,表明全球正将其视为保障能源安全、推进气候行动与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柱。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正以其灵活性、韧性和成本效益,成为备受瞩目的解决方案,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均展现出巨大潜力。
  • 为在2050年前实现全球核能容量增长两倍,年度投资额需增至当前水平两倍以上。混合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与政策公平将为此提供关键支撑。

世界银行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25年6月达成里程碑式协议,标志着新时代的来临:金融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核能发展。

这不仅是象征性的表态,更反映了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共识:将核能打造为能源安全、减排行动与经济发展的基石。

全球增长走势

国际原子能机构年度预测已连续第五年上调,精准捕捉到这一趋势。据其乐观情景预测,到2050年全球核能容量将达2024年水平的2.6倍;即便在保守情景下也显示将增长50%。

未来数十年间,大型反应堆仍将保持核心地位,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则展现出巨大潜力——根据乐观情景预测,其新增容量占比近四分之一,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这一技术日益浓厚的兴趣。

世界银行近期对核电项目重启融资渠道的决定,已向国际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即目前多家多边开发银行正在筹备跟进这一举措。

“世界银行近期对核电项目重启融资渠道的决定,已向国际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即目前多家多边开发银行正在筹备跟进这一举措。”

需求驱动因素

全球气候承诺、能源安全问题、及经济社会与人口增长,正共同推动电气化及非电力领域脱碳的需求增长。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对全天候稳定电力容量的需求。

实现可靠、可负担且公平的能源转型,需要所有具备规模效益的低碳技术共同发力,核能不可或缺。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首次将核能纳入全球盘点决议,正是这一共识深化的有力佐证。

与此同时,我所供职的全球未来能源技术前沿理事会已明确指出这一核心挑战:要在能源安全、公平性与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可规模化的平衡,就必须将核能等技术全面纳入能源创新路线图,而非任其边缘化。

核能的关键优势

核能具备一系列独特优势,这使其成为清洁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 脱碳效益:全生命周期数据表明,核能的碳排放强度低于大多数其他低碳技术(包括光伏与风电)。过去五十年来,全球核电机组已累计减排超过700亿吨二氧化碳,目前每年持续减排量逾10亿吨。
  • 灵活性与稳定性:核能不再仅限于提供稳定的基荷电力。现代核电站已能够调节输出功率以适应需求变化,而新型反应堆(尤其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运行灵活性更为突出。同时,核能还有助于维持电网稳定——随着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这一作用正变得愈发关键。
  • 应用多样性:除发电外,全球约11%的反应堆已用于工业供热或区域供暖。先进堆型还能提供更高温度的热能,为钢铁、化工等难减排行业的深度脱碳创造可能。
  • 经济效应:核能项目资本密集度高,不仅能创造大量高技能岗位,还能通过次级投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显示,短期内核能投资的乘数效应是化石燃料的6倍、可再生能源的3倍。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兴起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单机容量上限300兆瓦)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当前全球已有80余种设计方案推进研发,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24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专题报告,其中68种设计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反应堆可分为陆基轻水堆、海上浮动堆、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及微型堆五大类型,其中非水冷堆设计占比达三分之二。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备多项潜在优势:增强的固有安全性、运行灵活性与高能源效率。部分高温堆型可通过提供工艺热助力工业领域脱碳,而其他设计则特别适用于负荷跟踪、偏远地区或离网应用。

其模块化特性有望降低初始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并控制项目风险,这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具有特殊吸引力。

目前,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已有四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投入运行,中国、阿根廷和俄罗斯另有四座正在建设中。此外,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若干设计型号也已接近部署阶段。

规模化的核心要素

为加速核能部署并释放其全部潜力,必须着力破除以下几大关键障碍:

  • 公平竞争环境:核能需在政策层面获得与其他低碳能源同等的待遇。强有力的持续政府支持至关重要——包括纳入绿色分类标准、推行差价合约与上网电价等机制、开放税收激励和出口信贷渠道,这些都将为核能在清洁能源转型中创造平等竞争条件。
  • 经济竞争力:核电项目高昂的初始资本投入,使其对融资利率波动和建设工期延误尤为敏感。提升经济可行性需要精简审批流程、优化项目管理、稳定供应链并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些措施对确保项目按期按预算投产至关重要,是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根本保障。
  • 融资挑战:核能项目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单个项目成本动辄数十亿美元。尽管2024年全球核能年投资额已增长至约750亿美元(2017-2023年均值仅为500亿美元),但仍远未达标:既达不到国际原子能机构高端预测所需的1250亿美元年投资额,更难以实现2050年全球核能容量三倍增长目标所需的1500亿美元年投资规模。

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须强化公共资本与私人融资的协同效应。世界银行近期重启核电项目融资的决定,已向国际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目前多家多边开发银行正在积极筹备效仿这一举措。这一趋势对融资障碍最为突出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球未来能源技术前沿理事会已正式倡议构建新型融资体系,即通过混合融资、风险分担工具与全球协作,专门破解新兴经济体大型首堆级能源项目面临的资本障碍。

破除认知误区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与能源双重危机的关键方案,尽管核能日益获得认可,公众疑虑却始终未消——这种根植于安全与核废料处置的担忧依然普遍存在。

建立系统化、数据驱动的沟通机制,广泛涵盖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与当地社区等所有利益相关方,是消除这些认知偏差的关键。

自COP28以来,核能发展势头持续增强。今年六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银行达成的里程碑协议,更使这一势头如虎添翼。当前全球正在构建完整的核能生态系统,以释放其全部潜力。此刻绝不容有丝毫懈怠。

国际社会必须持续调动所有可用措施与政策工具,全力推进这一目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旗舰项目,如核合规与标准化倡议(NHSI)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平台“核能助力净零”倡议等,正在作出重要贡献。但当前仍亟需更多切实行动。

本文作者:

黄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能源计划、信息和知识管理司司长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黄思婕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核安全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核安全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关于我们

  • 我们的任务
  • 我们的历史
  • 领导团队
  • 影响力
  • 北京代表处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