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投资智能电力系统将成为下一个战略前沿

新时代全球竞争的焦点将是由谁来投资并控制电网以及经济的数字支柱。随着各国竞相建设未来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融资已成为影响力的杠杆,塑造着资源获取渠道、成本结构与发展机遇。基础设施是开展能源和数字转型的关键,对其进行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投资将成为下一个真正的战略前沿。
我们正进入新的全球竞争时代,即国家与企业买家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谁来为电网和经济的数字支柱提供融资并制定规则。
各国正竞相布局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和海底电缆(如洲际连接和新的云通道),而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则在争夺长期、全天候的清洁能源购电协议以及稀缺的并网名额。这不仅关乎生产更多的电能,更关乎让电力更可用、更具韧性、更智能的系统的标准化和运营。
从跨洲电网到云枢纽,基础设施融资切实发挥影响力,决定着获取渠道、成本和机遇。那些进行战略性投资的人将掌握未来体系的主导权;而落后者则可能需要适应他人制定的规则。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数据驱动型服务导致电力需求激增,暴露出当前电力系统的局限。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6年,仅数据中心、AI和加密货币的用电量就可能翻倍,超过1000太瓦时(TWh)——大致相当于日本全国的用电需求。为了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激增的需求,有必要对电网的智能性、灵活性与互操作性进行大规模升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具有前瞻性的大规模投资。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开展能源和数字化转型的根据地,那么对基础设施进行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投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个前沿。
电网是低调的引擎
新闻报道往往关注AI、云计算或数据中心,但真正的瓶颈和机遇其实在于电网。现代电力系统已不再仅仅关乎发电,而是关乎灵活性、实时协调,以及在由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与工业需求构成的多元化格局中管理电流。
然而,融资的步伐却没有跟上。为了建设转型所需的基础设施,到2030年,电网投资额必须几乎翻倍,达到每年超过6000亿美元。否则,大量清洁能源项目可能因系统限制而延期、缩减或取消。
风险已经显现。在美国和欧洲,分裂的审批机制以及不断变化的政策信号正在削弱投资者的信心。近期,海上风电项目被取消,说明如果缺乏稳定的政策和综合系统规划,融资就无法达到所需的速度或规模。与此同时,更多国家支持的综合融资模式可加速部署,其他地区正取得进展。
这种投资缺口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挑战:当今的融资模式仍过于聚焦单一资产和短期回报。我们需要从交易性融资转向系统层面的投资策略,这些投资战略可释放韧性和增长潜力。
资本正在整合并重塑市场格局
机构投资者逐渐更加综合地看待基础设施。主权财富基金、资产管理人和私募股权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在清洁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领域内共同投资。他们不仅拥有风电场,还拥有由这些风电场供电的数据中心;不仅为投资储能,还部署基于AI的控制系统以实现优化。
从物理电网到数字平台,同一批金融参与方正在构建并掌控数字经济的物理支柱。微软和谷歌等数据中心和云运营商已经签署了长达20年的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PPA),以确保其数据操作能使用低碳能源,从而有效实现对能源采购和定价的长期控制。与此同时,博枫和贝莱德等公司正在打造跨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组合,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使用相关电力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融资。
在一个由AI、超大规模计算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定义的世界中,竞争的焦点已不再仅仅是清洁能源,而是对基础设施的控制。
新的投资指南
融资必须发展,以适应现代基础设施系统的复杂性。过去那种孤立、专项资产的投资模式,正逐渐让位于一种更综合的系统层面的投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识别价值链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意味着应优先投资高影响力的基础设施,如智能电网、长时储能、数字平台和清洁能源枢纽。同时,在风险评估时,不仅要看资产类别,还要考量资产在更广泛的能源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金融创新必须通过融合公共和私人融资、协调激励措施以及降低投资机构的进入壁垒,将资金引至那些资金不足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世界银行估计,每投资1美元建设具有韧性的基础设施,可避免4美元因气候相关灾害造成的损失。
当下的货币环境增加了紧迫性。流动性充裕,但若缺乏专门的工具和去风险机制,可能只会推高金融资产价格,而无法为迫切需要的电网与储能提供融资。重新考虑这些资本的去向是这一代人的机遇。
为了从碎片化交易转向协调一致、以系统为导向的投资,融资者、开发商、监管者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战略协作至关重要。不同地区的路径有所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建立具有灵活性的框架,既反映本地现实,又让全球投资者有信心扩大投入。
当今领袖必须思考的问题
随着基础设施成为21世纪的战略根据地,金融和政策领袖必须直面四个根本问题:
1. 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的过程中,制定能够确保开放获取、防止集中化的政策与标准?
监管和资本配置应反映数据流与电力流之间的共存关系。
2. 如果基础设施的所有权继续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带来哪些风险?
若缺乏适当的保障措施,资本集中可能对进入市场的机会、定价和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3. 融资模式应如何演进,才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而非形成垄断优势?
金融创新必须与包容性治理和长期的社会价值相结合。
4. 公共机构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风险不仅在于产能不足,还在于对标准和获取渠道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未来基础设施的融资者将在接下来数十年内影响成本、获取渠道和相互依存关系。
能源转型的下一个篇章将不仅取决于电力的兆瓦数,更取决于我们如何融资、制定标准,并整合让电力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
融合趋势已经出现,行动指南正在改变。现在正是以战略性、协作性和系统性方法采取行动的时候。
本文作者:
Eneida Licaj,世界经济论坛先行者联盟金融支柱负责人
Sarah Moin,世界经济论坛能源与材料转型融资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能源的未来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