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货币体系

有时,我们不是不会理财,只是不了解自己的大脑

教授金融知识不仅涉及预算规划,更要理解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 Image: Grow ECD

Tracey Chamber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o-Founder, Taking Care of Business (TCB)
  • 2024年,发展中经济体中仅有40%的成年人在金融账户中进行储蓄。
  • 对许多人而言,不储蓄的原因更多在于金融素养而非储蓄能力。
  • 改变人们的理财方式需要理解导致特定行为和思维模式的深层原因。

尽管投入数十年的努力和数十亿美元资金,全球大多数金融素养项目仍难以创造持久性的改变,尤其在贫困常态化的低收入社区。

世界银行《2025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发展中经济体仅40%的成年人在金融账户中进行储蓄。这意味着数百万民众在遭遇意外开支时,可能陷入彻夜难眠的财务危机。

当前金融素养培训往往聚焦工具层面(预算表、计算器、债务规划),却忽视了金钱行为的根本驱动力(身份认同、情感因素与信念体系)。

若不解决这些深层问题,单凭知识灌输终将徒劳。

大脑的财务拉锯战

我们每次金钱决策,都是大脑内情感、信念与理性选择的对话。理解这场内在“拉锯战”是实现持久改变的关键。史蒂夫·彼得斯博士在《黑猩猩悖论》中对此有精妙阐释,并提供实用视角:

  • 情感大脑(“黑猩猩”):快速、本能,受安全感、归属感和即时满足等原始需求驱动。
  • 程序化信念(“计算机”):由代际贫困或创伤塑造的思维脚本与故事。
  • 有意识行动(“人类/思考大脑”):设定目标、制定决策的理性规划中枢。

情感大脑威力惊人,其强度与速度远超逻辑分析思维。正因如此,在压力或诱惑时刻,情感大脑常会占据上风,甚至能推翻精心制定的财务承诺。

在理财领域,解决之道并非压制情感大脑,而是承认其存在并加以引导,同时重塑信念与自我认同——这正是迈向财务自由的关键旅程。

传统理财教育未能切中要害

多数金融教育课程教授如何预算规划、储蓄策略和债务管理,却忽视了阻碍人们前进的情感与心理障碍。深陷贫困的成年人常背负着童年形成的固有信念,这些观念在成年后根深蒂固,例如“我就是运气差,坏事总找上我”、“我家世世代代都很穷”或“我不会理财,那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做的事”。

若不解决对金钱的潜在信念和情感反应,单凭知识和工具终将力不从心。金融教育就像健康饮食一样,知晓方法远远不够。持久改变需要自我认同的转变。

持久性行为改变的三大要素

要建立终身财务习惯,必须理解行为改变背后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原理。这意味着要解决三个关键要素。

  • 痛苦或奖励:改变的触发点要么是深层不适(如债务、压力或不安全感),要么是强烈的目标(如建房或子女教育)。情感强度必须足够强烈,才能驱动行动与牺牲。
  • 心理觉察力:理解内心拉锯战中情绪与自我认同的作用,是改变的关键要素。掌握心理调控能力能显著提升新习惯的持久性。
  • 承诺与规划:此处实操工具便派上用场。要支持改变,需赋能人们设定切合实际且情感有意义的目标,并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与问责机制。

若缺少这三要素,持久改变便无从谈起。否则当人们离开课堂后,建立终身财务习惯的动力很快就会消退。

打破习惯回路,构建新的理财路径

如同众人穿越茂密草坪时踩出的路径,久而久之草丛便形成固定通道,行走其间变得轻而易举。习惯本质上是脑中被反复踩踏的通道。要改变金钱习惯,需停止旧有有害行为,反复实践有益新习惯,直至其成为大脑固化的新反应。习惯形成遵循简单回路:触发信号,培养习惯,奖励机制。

Taking Care of Business(TCB)这样的组织,正帮助许多困境中的个体学习并践行这类习惯。

TCB十五年来持续服务南非失业者与非正规商贩,其改变人们生活的成效尤为显著。

参与者加入TCB两年制项目时,仅38%收入高于贫困线。结业时这一比例跃升至82%。家庭储蓄率从17%攀升至77%。参与者制定预算与规划的能力从项目初期的22%提升至68%。年复一年,家庭打破贫困循环、建立财务韧性的故事不断上演。

这种成功并非源于TCB提供更完善的电子表格或预算工具——关键在于我们顺应大脑运作规律而非与之对抗。理解金钱决策不仅关乎数学计算,更涉及身份认同、情感体验与信念体系,这是改变行为的关键所在。

神经科学揭示:每个选择都是情感大脑、固有信念与理性思维之间的拉锯战。除非金融教育能同时触及这三方面,否则持久改变无从谈起。

TCB的实践路径如下:

  • 识别金钱相关的触发点(触发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包含情绪反应,例如缓解不适、减轻压力或追求成功认同的渴望。
  • 建立切实可行的新型积极理财行为(培养习惯)包括制定合理预算、记录收支流向、设定储蓄目标以及区分需求与欲望。
  • 庆祝每次进步(奖励机制)我们动员全家参与并建立同伴互助小组,确保短期与长期目标的追踪与庆祝。

通过整合这些策略,TCB开创了以人为本的金融教育模式,赋予人们掌控财务未来的自主权与工具。最终实现个人及家庭在财务与社会层面的双重独立。

金融教育的未来

当我们深刻理解大脑运作机制及重塑思维所需条件时,便能设计出超越传统培训的整体干预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塑造高效能人类,使其能够管理情绪并做出健康的财务决策。

金融教育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20至30岁间形成的习惯将塑造终身财务前景。在年轻人步入职场、组建家庭之际,早期干预既能避免债务陷阱,又能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未来金融教育将以人为本,融合神经科学洞见,关注个体整体发展,而非仅限于财务管理。

本文作者:

Tracey Chambers, Taking Care of Business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李子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心理健康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心理健康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更多关于 金融和货币体系
查看全部

什么是资产代币化,它将如何改变金融的未来?

Sandra Waliczek

2025年9月12日

《天才法案》有望规范美国的稳定币?

关于我们

  • 我们的任务
  • 我们的历史
  • 领导团队
  • 影响力
  • 北京代表处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