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劳动力迅速增长:如何构建更公平的数字经济

数字服务已占全球服务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Image: pressfoto/freepick
-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计,数字服务占全球服务出口总额的半数以上。
- 随着数字劳动力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贸易政策与标准问题与就业问题同样重要。
- 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既能推动创新与增长,又能为全球劳动者提供尊严、公平与保障的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计。数字服务现已占全球服务出口总额的50%以上,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在2024年飙升至2520亿美元。
根据麦肯锡2016年的报告,欧美地区已有逾1.6亿人从事各类独立工作,网约车、外卖配送、在线自由职业、远程数据标注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微任务等领域持续增长。
各国政府正竞相把握这一发展势头。肯尼亚、印度、菲律宾和阿联酋等国正积极打造全球数字枢纽,通过投资人工智能战略、数字基础设施和技能培训,在这无国界经济中展开竞争。
然而创新与机遇的表象之下,社会鸿沟正日益扩大。尽管数字平台创造了数百万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的质量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众多从业者面临收入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且难以争取公平待遇的困境。
贸易维度在此至关重要:许多数字岗位从诞生起就具有全球性特征,从业者与平台自始便开展跨境交易。随着数字劳动力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出口,贸易政策与标准问题已与就业生计议题密不可分。
数字时代的劳工挑战
多数数字岗位常游离于劳动保护体系之外。数字劳动者面临多重困境,如缺乏正式合同、无最低工资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措施匮乏等。
他们无法享受医保养老等社会福利,更被正式就业环境中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集体谈判机制排除在外。
例如,肯尼亚有190万人从事数字工作,其中包括大量青年和女性。他们被灵活收入的承诺吸引而来,却不得不应对算法驱动的薪酬体系和账户突然停用却无处申诉的困境。
这些困境绝非肯尼亚独有。印度逾770万跨平台零工同样面临收入波动与福利缺失的困境。在菲律宾,在线自由职业者通过服务跨境客户获得更高收入,却在本地难以获取医疗保险或养老金。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进一步加剧了复杂性,它正威胁着取代数据标注、客户服务和内容审核等低技能岗位——而这些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数字劳务出口的领域。
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经济并非铁板一块。不同的商业模式给劳动者带来不同的风险与机遇:
基于地理位置的零工(如网约车、配送)存在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收入不稳定及长时间工作问题,且缺乏保障机制。在线自由职业和远程任务依赖全球需求,常使劳动者面临汇率波动、客户突然流失及缺乏本地法律保护的困境。人工智能驱动的微任务和内容审核工作带来心理风险、极端监控及压欠工资问题,尤其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对人力需求进一步减少。
针对性解决方案正在涌现,如肯尼亚Glovo平台推出事故保险,Britam Connect微保产品仅需每次接单支付5肯尼亚先令(0.039美元)即可为零工提供健康保障。与此同时,Fairwork评级体系等倡导的道德标准虽能推动平台改善条件,但在缺乏配套法规支持下仍缺乏执行力。
政策缺口与碎片化风险
全球范围内,劳动法正艰难追赶工作形态的快速变革。多数数字工作者难以被归入“雇员”或“独立承包商”的既有法律范畴,这种法律灰色地带使劳动者无法获得传统正式雇佣关系中的保障。
部分国家正着手弥合这一政策缺口,新加坡为平台工作者推行强制性工伤赔偿与退休储蓄计划;英国针对雇主制定非法定指导方针,将第三类“工作者”(区别于“雇员”与“自雇者”)纳入保障范围,这类群体往往不在单一机构从事固定、全职的工作。该政策同样适用于零工/平台劳动者。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骑手法》将外卖配送员重新归类为雇员。然而过度监管可能削弱零工经济吸引青年、女性及照护者的灵活性。法律框架必须在保障与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
此外,这些改革仍显零散。数字劳动本质上具有跨境性——内罗毕的自由职业者可能为旧金山、伦敦或班加罗尔的客户工作。若缺乏标准统一,将加剧“竞相削弱保护”的风险,即各地为吸引就业和投资而降低保障标准。
这种政策制定的碎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令人担忧,这些国家正押注数字劳动力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引擎。
全球协调势头渐强
尽管面临挑战,建立数字经济体面劳动全球规范的势头日益增强,包括:
国际劳工组织(ILO)正推进平台经济体面劳动讨论,提出制定全球标准的建议。贸易协定开始纳入劳工考量。例如《英国-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包含劳工权利和负责任人工智能使用的承诺。
这些举措表明各方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必须伴随保护措施,而不仅仅为了追求利润。
数字工作的跨境特性意味着仅靠国家政策远远不够。贸易和投资协定是塑造未来工作形态的有力工具。
对肯尼亚及非洲各国而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AfCFTA)、《肯尼亚-欧盟经济伙伴协定》以及新近签署的《肯尼亚-阿联酋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等贸易协定,正是将劳工保护嵌入数字经济的契机。
贸易与投资政策可以实现:
要求数字领域承诺遵守体面劳动标准将投资激励与工人技能提升、社会保护及公平合同实践挂钩推动平台工作、数字服务及人工智能治理的区域标准协调统一,防止各国为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而削弱劳动保护或降低标准的恶性竞争。
若缺乏此类措施,数字工作可能沦为不稳定就业的引擎,而非共享繁荣的载体。与此同时,需要认识到各国在劳动力市场监管方面仍享有主权。贸易协定虽可促进标准趋同,但劳动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最终取决于各国政府。
迈向更公平的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并非自身就具有包容性,必须通过精心设计与治理实现包容。
肯尼亚的经验凸显了快速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风险。该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战略上的积极投资值得称道,但劳工保护方面的缺失同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与劳工代表共同参与的包容性三方对话。随着国际劳工组织、贸易谈判及各国改革中关于未来工作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进,核心目标必须明确:构建的数字经济不仅要推动创新与增长,更要为全球劳动者带来尊严、公平与保障。
欲深入了解肯尼亚的实践经验与政策路径,请参阅白皮书《肯尼亚数字经济:体面工作的贸易与劳工路径》。该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贸易投资团队与“社会变革前瞻平台”(TASC)联合推出的贸易与劳工项目发布,并与非洲实践组织(Africa Practice)合作完成。
本文作者:
Mekhla Jha,世界经济论坛包容性贸易倡议专家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李子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数字经济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