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和水资源

保障亚洲农粮系统的四项关键举措

粮食系统要保障人民健康、振兴乡村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Image: Unsplash/Matthew Stephenson

Tania Strauss
Head of Sustainable Growth and People Agenda,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World Economic Forum
Beverley Postma
Executive Director, Grow Asia
  • 粮食系统是一个由人、组织和基础设施构成的整体网络,它涵盖了从种植、销售到加工我们日常食物的全部环节。
  • 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市场格局变迁以及日益加剧的不平等问题,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粮食系统,尤以亚洲地区为甚。
  • 亚洲农业食品的未来,取决于其粮食系统能否摆脱零散脆弱的现状,转向更具包容性、韧性且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如今,一系列活动、组织与基础设施网络连接起了田间与餐桌,不仅提供了营养,更是全球众多家庭与社区生计的保障。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亚洲40%的劳动力从事着与食品相关的工作。然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市场格局变迁以及日益加剧的不平等问题,正使粮食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要在亚洲等地构建更具韧性的可持续粮食系统以应对上述挑战,其关键取决于两点:扎实的区域专业知识和以农民为中心的网络。再结合全球视野与多部门合作,方能催化创新并实现大规模应用。

为动员资本技术、制定包容性政策与标准,亟需惠及数百万小农户(耕种面积小于10公顷的家庭农户),方能产生可衡量且持久的环境、社会及经济影响。在此进程中,多方协作至关重要,将成为塑造未来粮食系统的变革力量。

正因如此,世界经济论坛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于十年前共同创立了“亚洲增长组织”(Grow Asia)。该组织致力于应对这一紧迫挑战:如何在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同时,确保粮食系统具有包容性、韧性与可持续性。

自此,Grow Asia网络已发展为一个汇聚超过775家合作伙伴(涵盖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学术界与农民机构)的活跃生态系统,各方协同共创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该网络覆盖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越南五个国家,涉及44条价值链,为超过370万小农户和乡村企业提供技术、金融服务与培训。在部分农食价值链中,这些举措已实现每年增加超过8100万美元的农业收入。

共建粮食系统战略伙伴关系

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在于成功汇聚了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农食企业、慈善机构与生产者组织等非常规伙伴。以年度“亚洲增长投资论坛”(Grow Asia Investment Forum)为例,该平台通过打造对话空间、开拓混合融资新渠道,旨在为可持续和包容的粮食系统提供资金支持。

本届Grow Asia活动的一大亮点,是世界经济论坛食品领域的“先行者联盟”。该联盟于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启动,汇聚了50多家合作伙伴组织,其年收入总额高达9000亿美元,旨在利用其集体采购力为净零转型保驾护航,并推广具有韧性、低排放的食品大宗商品。

这一模式已在其他行业催生新机遇,为清洁钢铁、可持续航空燃料和航运业开辟了新市场。目前,联盟开始战略聚焦于农业,瞄准牛肉、乳制品、水稻和大田作物等基石性商品,它们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生计和推进气候行动具有核心意义。

打通全球需求与地方创新、农户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可持续发展得以推广的关键。通过连接小农与市场,新的资本与创新必将重塑农业的未来图景。

夯实亚洲粮食系统的四大关键路径

面对气候危机、市场波动与不平等这三重挑战,唯有以更远视野、更快行动,方能构建更具韧性及可持续性的粮食系统。未来十年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积极界定并引领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能够滋养民众、赋能农民、守护地球的粮食系统。

未来十年,需要采取四管齐下的策略来夯实亚洲的粮食系统:

1. 拓宽小农融资与市场渠道

东南亚约80%的农民是小农户,然而其中大多数人仍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服务。通过混合金融、影响力投资和包容性商业模式,到2030年撬动10亿美元可持续资金,将为这些农民提供关键的资源与市场渠道,助其实现繁荣发展。“超越增长”(GrowBeyond)计划将加速这一转型,通过推进与再生农业相契合的责任投资,引领农业系统向可持续未来迈进。

2. 打造可持续供应链,重塑健康土壤

推行再生农业实践,有助于改善土壤健康,恢复生物多样性、提升养分密度并增强保水能力。“成长优农”(GrowRight)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助力数百万小农户向再生模式转型,实现改善生计与满足可持续采购需求的双赢,并保护亚洲自然资本。而“成长她力量”(GrowHer)计划作为关键一环,则致力于赋能占东南亚农业劳动力主体的女性,使其成为平等的转型参与者。

3. 驱动数字转型,普及普惠性农业科技

为东南亚数百万小农链接数据驱动工具(如AI咨询、区块链供应链平台),能有效减少产后损失、强化市场准入,并弥合数字鸿沟。在此进程中,“成长创投”(GrowVentures)计划投资于技术创新,培育初创企业,以催化整个地区的农业数字化转型。

4. 加快发展气候韧性农业

适应性农业实践有助于农民应对极端天气、变化降雨和海平面上升等挑战。例如,采用抗旱作物、精准灌溉和农林复合模式,可在提升脆弱地区产量的同时降低环境风险。GrowBeyond基金的核心工作,即是推广这种兼顾农田与景观双重韧性的适应战略。

促进亚洲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今日之抉择与未来十年乃至更久的行动,将决定亚洲粮食系统是走向零散脆弱,还是迈向包容、坚韧与可持续的未来。

唯有借助创新、资金与市场渠道赋能小农,方能使小型农企成为驱动亚洲农粮未来的核心力量,最终推动惠及农民、社会与地球的整体性变革。

本文作者:

Tania Strauss,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增长与人力议程负责人,执行委员会成员

Beverley Postma,Grow Asia执行董事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黄思婕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Food Systems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可持续发展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更多关于 食品和水资源
查看全部

世界粮食日的警示:全球每12人中有1人仍面临饥饿

Andrea Willige

2025年10月16日

如何以气候战略重塑粮食系统、促进经济增长

关于我们

  • 我们的任务
  • 我们的历史
  • 领导团队
  • 影响力
  • 北京代表处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