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

人工智能素养正在成为教育体系的核心

Tanya Milberg
Manager, Education 4.0, World Economic Forum
本文章是 新经济与社会中心 的一部分
  • 教育体系必须将人工智能素养视为核心任务。
  • 新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AILit) 旨在帮助学习者自信而有目的地探索人工智能融合的世界。
  • 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有关人工智能素养的信息,以及人们能够如何参与并借助其力量取得成功。

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项前沿技术——它已日益成为重塑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核心力量。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所述,人工智能将颠覆性地影响几乎所有行业,为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带来根本性转变。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方式。它正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教育的本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素养不仅仅是IT专业人士的“加分项”;它对于发展人类智能本身至关重要,并且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是受人工智能驱动转型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Image: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然而,尽管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教育系统却常常难以跟上。

弥合这一教育与技术之间的鸿沟,正是新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的目标所在。这一框架由欧盟委员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发起,并得到了Code.org和多位国际专家的支持,旨在帮助年轻学习者以批判性、创造性和伦理性的方式面对人工智能社会。

正如经合组织所强调的,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编码或理解算法,更是建立一整套核心能力基础,使学习者能够自信而有目的地驾驭人工智能融合的世界。

塑造学校人工智能素养的6项原则。 Image: 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为什么要提高人工智能素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学校、工作场所和日常数字生活中变得普遍,从小培养负责任的使用意识至关重要。年轻人正在积极尝试人工智能,然而往往缺乏关于其局限性与风险的正式指导。

根据TeachAI和安永在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近一半的Z世代在“评估和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缺陷”方面得分较低,例如难以判断人工智能系统是否在编造事实。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塑造未来学习:人工智能在教育4.0中的作用》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报告指出,教育体系必须超越数字素养,将人工智能素养作为核心重点。这包括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评估学习成果,培养学生以有意义的方式与人工智能合作的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质疑人工智能在社会中作用的道德基础。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框架提供了什么

目前处于草案阶段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将人工智能素养定义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融合体,帮助学生负责任地、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框架围绕四个实践领域展开:

1. 与人工智能互动——了解人工智能何时以及如何出现在日常工具中,并严格评估其输出。

2.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造——与人工智能工具协作以支持解决问题、激发创造力,并考虑所有权、偏见等伦理问题。

3. 管理人工智能的行为——负责任地将任务委派给人工智能,制定指导方针并确保人类监督。

4. 设计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探索如何构建或调整系统来应对现实世界的问题。

每个领域都包含23项能力和课堂学习场景,使框架既富有远见又切实可行。它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科学课程,还涵盖从语言、艺术到社会研究等各个学科,进一步体现出人工智能作为教育领域跨学科主题的地位。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反映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 Image: 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全球视野下的课堂指引

框架的优势之一是其以全球专业知识为基础。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借鉴了AI4K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DigComp框架的研究成果,融合了现有最佳成果,并将其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应用。

框架还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第4条的规定保持一致,强调部署人工智能系统的人员必须确保用户(包括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具备足够的人工智能素养。

它是对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的补充,表明打造一个具备数字技能、面向AI未来的社会,应从学校教育阶段做起。

呼吁教育部门采取行动

世界经济论坛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全球劳动力所需的近40%的技能将在五年内发生变化。

为了让学生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相关教育需要超越传统课程,加入算法思维、快速工程和理解数据系统中的偏见等人工智能相关技能培训。

但除了技术知识之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人类技能——同理心、判断力、道德推理和协作能力。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其结构中,提倡人工智能时代以技能为先、以道德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核心技能包括人工智能无法复制的人类技能。 Image: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如何参与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草案将开放公众咨询至2025年底,最终版本将于2026年初发布。

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课程设计者和教育领导者都可以深入探索这一框架,并在此分享他们的反馈。

您的参与将有助于塑造下一代学习者所需的关键素养——他们不仅是人工智能的消费者,而且是人工智能的道德管家和创意塑造者。

共担未来责任

随着人工智能创新步伐的加快,培养年轻人的责任不再仅仅落在科技公司或政策制定者的身上,而是落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线图:赋予学习者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中蓬勃发展所需的工具、思维方式和自信心。

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未来不是被动的,而是目的明确的、包容的、具有变革力的。

本文作者:

Tanya Milberg,世界经济论坛教育4.0倡议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如何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弥合数字鸿沟?

Valentina Vellinho Nardin

2025年7月10日

构建包容的AI,不能忽视这26亿“离线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