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全球能源市场的六大变革性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5》报告概述了影响能源市场的六个结构性转变。 Image: 路透社/Jana Rodenbusch
- 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上升,各国正在重新构建各自的能源战略。
- 能源政策的重点正从单一的可持续性拓展为“安全、可负担、可持续”三重目标的综合考量。
- 世界经济论坛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5》报告概述了当今影响能源转型的六个结构性转变。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5》报告发现,在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六大结构性变化正在重塑能源市场。例如,受中东冲突影响,油价波动剧烈,但供应并未受到影响。这些变化正在影响投资决策,并重新定义关键能源的未来角色。
报告概述了这些变化如下:

液化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液化天然气(LNG)是天然气冷却成液态后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形式,通常被称为能源转型的“过渡燃料”。这是因为它可以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同时产生的碳排放量也比煤炭和石油更少。
但随着人们更加重视能源三角的安全问题,液化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尽管批评者质疑是否我们应该转向其他化石燃料,但另一种观点正在兴起:液化天然气并非只是过渡,而是一种“终点燃料”。
碳捕获等技术创新有望进一步降低液化天然气的排放。与此同时,随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各国正在寻求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导致许多地区出台了对液化天然气的大力政策支持。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和2025年,液化天然气需求将激增,尤其是在亚洲和欧洲,因为各国都在寻找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替代品。尽管2024年全球供应增速放缓至2%,但新项目预计将推动液化天然气供应增速在2025年反弹至近6%。
核能稳步回归
目前,核能发电量仅占全球电力供应的近10%。但由于它是可提供稳定基荷电力的重要能源,发展势头正在不断增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正处于这一转变的前沿焦点。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发电量约为传统大型反应堆的三分之一,但它们更安全、成本更低、建造速度更快,并且更能适应不同的地点和能源需求。与所有核电站一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不会排放温室气体。而且,与传统核电站不同的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关闭和重启,灵活性更高。
这种灵活性使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成为逐步淘汰煤炭的理想选择,并可补充液化天然气提供稳定且可调度的能源。
全球对核电的投资正在增加,尤其是中国,其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美国和欧洲。
能源效率是能源转型的“第一燃料”
能源效率与电气化、行为改变和数字化一起,塑造着全球能源强度——即生产单位GDP所需的能源量。它是提高安全、减少排放和降低成本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之一,有时也被称为清洁能源转型的“第一燃料”。
世界经济论坛和普华永道的研究发现,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将全球能源消耗减少31%,每年节省超过2万亿美元的能源成本,同时维持经济产出不变。
智能电网、人工智能分析和需求响应项目正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行为激励措施正在推动人们更有意识地消费,从而支持构建更具韧性的低碳能源系统。
能源存储解决方案是能源整合的支柱
随着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整合,能源存储是电网稳定和供需平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到2030年,全球发电容量预计将超过2TWh,年均装机容量增长率为21%。预计中国将以43%的份额领先,其次是美国(14%)、欧洲和印度。
电池系统、氢能和抽水蓄能水电都是推动低碳能源系统灵活性的典型技术。
全球清洁能源技术支出创历史新高
清洁能源投资正在超越化石燃料,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增长了11%,达到创纪录的2.1万亿美元。电力行业正通过部署太阳能、风能和智能电网引领这一变革。
随着脱碳努力扩展到更难减排的领域,碳捕获和储存等新兴技术也开始受到关注。
然而,清洁技术的成功取决于强大的供应链和对关键资源的可靠获取——这使得供应链的韧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工智能对能源系统的影响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能源系统——虽然它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但自身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的量也在不断上升。
到2030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背后的数据中心可能推动全球电力需求增长10%。尽管全球用电量受多重因素驱动,如空调的使用和工业消耗等,但全球1.1万个数据中心在枢纽地区的集中,对当地电力市场的影响可能巨大。
人工智能的增长也影响着资源,预计到2030年,大型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将消耗建筑领域铜需求的近70% 。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智能预测有望到2030年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5-10%。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在于,我们需要确保其益处大于其影响,确保数字化成为能源转型的“助力”,而非“负担”。
能源格局正变得日益复杂、本地化和数字化。《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5》报告指出,要成功应对这一转型,需要制定综合战略,协调能源政策、资金和技术,以加速向安全、低碳的未来转型。
本文作者:
Maksim Soshkin,世界经济论坛研究分析专家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能源的未来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更多关于 能源转型查看全部
Wen Shugang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