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下一轮全球竞争:中国企业的新机会与三大关键任务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强国。  Image: Christian Lue/Unsplash

Joseph Luc Ngai
Chairman, Greater China, McKinsey & Company
  • 中国快速增长使数亿人摆脱贫困,也使其成为全球经济强国。
  •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了增长与机遇的顶级“竞技场”。
  • 中国企业具备良好发展条件,但合作、基础创新和教育将是关键。

过去二十五年间,中国经历了非凡的经济转型。中国迅猛的增长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培育了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也使其成为了全球经济强国。

虽然促成这一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参与最重要的“竞技场”对国家和企业实现超常增长和抓住机遇至关重要。

这些“竞技场”具体指什么?中国应如何定位自身,才能从中获益?

有望重塑全球经济的“竞技场”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将竞技场定义为充满活力、高速增长的行业,它们通过推动重大创新、竞争和价值创造,有望重塑全球经济。

MGI分析了2005年至2020年间实现超常增长并表现出强大活力的12个竞争领域,包括电子商务、生物制药、电动汽车(EV)、消费互联网和云服务。这些行业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市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其占全球GDP的份额从3%增长了两倍,达到9%。

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在电动汽车、个人电脑、电子商务和社交电商等行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军全球市场。这得益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庞大的国内市场使企业能够快速扩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积极的政府支持以及鼓励创新的创业环境。

展望未来二十年,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竞争场是什么?中国在其中具备怎样的竞争地位?

中国企业有望在哪些“竞技场”蓬勃发展

MGI的分析揭示了答案。他们确定了18个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的领域,预计到2040年这些领域将产生29万亿至48万亿美元的收入和2万亿至6万亿美元的利润。

中国在多个未来竞争领域中具备良好的竞争潜力。例如,部分中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赋能的服务领域已崭露头角,通过数据分析和供应链效率创新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领域,中国成熟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正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整合到个性化教育、短视频创作和企业软件等应用中,而像DeepSeek这样的新锐企业则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方面取得了突破。

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进展为未来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比亚迪等国内企业以及小鹏汽车等初创公司已在中国取得了显著发展,并正借助原材料、电池和数字服务的一体化价值链向全球扩张。

在机器人领域,服务机器人为支持物流和电子商务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些案例凸显了中国凭借其规模、创新生态系统和技术专长在新兴领域引领发展的能力。

中国企业面临的三大关键任务

然而,为了要在这些及其他领域取得成功,仅靠发挥现有优势是不够的。中国企业面临三大关键任务:

1. 全球协作

未来许多领域——如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和下一代医疗健康——本质上都具有全球化性质。在这些领域能否成功,将取决于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合作的能力。这包括培育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参与全球标准制定,并确保中国企业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并蓬勃发展。

2.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尽管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应用型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基础研究领域仍存在不足。截至2024年,中国研发支出中仅有7%用于基础研究,而发达经济体的这一比例为10%至15%。

未来许多领域都需要在硬科学和基础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这将要求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以及制定鼓励冒险和长远思考的政策。

3. 为中国劳动力提供面向未来的技能再培训

未来领域带来的益处必须惠及中国广大民众,而一个关键的赋能因素将是其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的转型。中国的教育体系虽然适合工业经济,但也需要发展转型以满足数字化、后工业经济的需求。

这一转型需要关注终身学习、数字技术和公私合作。城乡流动人口占劳动力的大部分,他们在获得教育和培训方面面临独特障碍,解决这些差距对于确保包容性增长至关重要。

中国在高增长领域具备蓬勃发展的潜力

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得益于其在高增长领域把握机遇的能力。随着全球经济向一系列新的变革性领域转型,中国具备了蓬勃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成功需要新的战略:重视全球合作、基础创新和教育发展。

毋庸置疑,中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全球环境,如地缘政治格局变动、贸易关系变化以及技术与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

然而方向已然明确:中国可以凭借其坚实的基础引领这些领域的未来发展,不仅将创造经济价值,还将打造一个更具创新性、包容性和全球融合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故事的下一章正等待书写,前方机遇广阔,亦令人振奋。

本文作者:

倪以理,麦肯锡中国区主席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孙芊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中国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中国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
查看全部

当全球经济停滞,创业如何能够刺激增长?

Piyachart (Arm) Isarabhakdee

2025年7月13日

Four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of Travel and Tourism

关于我们

  • 我们的任务
  • 我们的历史
  • 领导团队
  • 影响力

加入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