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贸易谈判:迈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合作路径

巴西和中国当前正迎来一个解决毁林问题的关键契机。 Image: 路透社
- 巴西大豆产量大幅提高,中国的进口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这凸显了两国不断深化的农业贸易关系。
- 对巴西大豆需求的激增可能导致毁林问题加剧,尤其是在塞拉多生物群落。
- 私营部门已在推动农业供应链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 中巴贸易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两国将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供了一个独特机会。
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与中国的大豆贸易创下历史纪录。巴西今年的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约1.67亿吨,比去年增加2000万吨。
同期,中国从巴西的大豆进口量也创下新高。2025年3月,巴西出口了约1570万吨大豆,其中有四分之三都运往中国。创下单月对华出口量的历史最高记录。
过去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上升,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对巴西大豆的依赖似乎正在进一步加深。
根据中美关税谈判的最新进展,中美双方已达成削减关税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为未来的开放对话创造了积极条件,同时也倡导通过多元化来源实现农产品的可持续增长。
然而,受局势紧张的影响,中国对巴西大豆的需求激增——仍可能加剧巴西的毁林和碳排放风险。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税之争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急剧下降,在2018至2019年期间,中国从巴西的大豆进口量则相应激增。Trase数据显示,2018年,与中巴大豆贸易有关的毁林面积达有记录以来第二高,比2022年高出42%。
森林破坏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10%至15%。在巴西这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土地利用变化和毁林产生的排放量几乎占全国总排放量的一半。
中巴达成可持续贸易协定的战略机遇
在此背景下,巴西总统卢拉、环境部长玛丽娜·席尔瓦及其他高层代表本周的访华行程及后续的磋商环节,都为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加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提供了适时契机。
尽管巴西对减少其境内由大宗商品驱动的毁林问题负有主要责任,但其影响却远超国界,波及气候稳定、生物多样性,并最终关系到全球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毁林和气候变化会降低农作物产量、破坏供应链稳定并加剧价格波动,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些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协同应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巴西和中国有机会展现出更强的领导力
”巴西已经承诺到2030年停止毁林,并在亚马逊地区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解决塞拉多生物群落区的森林毁坏和其他植被类型丧失问题时效果仍不理想,该地区是大豆种植导致毁林和土地转化最严重的区域。
其中一个关键挑战是该生物群落区的监管措施限制,因为法律允许农民将多达80%的土地转化于农业及其他用途。
巴西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启动了一项名为“PPCerrado”的综合行动计划,以解决塞拉多生物群落区的毁林和土地转化问题。尽管如此,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支持对于扩大治理成效至关重要。
通过《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共同承诺,两国都已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申明了应对毁林问题的共同决心。
此外,中国也正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议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宣布,中国将很快公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巴西和中国有机会展现出更强的领导力。双方可借此机会共同努力,构建既能供为两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又能减少毁林和环境破坏的供应链体系。
热带雨林联盟(TFA)通过其“绿色价值链工作组”也在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全球供应链参与者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并进。
作为将软性大宗商品生产与毁林和土地转化脱钩的努力之一,该工作组近期促成了一项突破性协议,由巴西向中国供应150万吨经过认证的可持续大豆。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由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与蒙⽜集团旗下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共同参与,突出表明在热带雨林联盟的支持下,私营部门利益相关方已经在推动农业供应链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若巴西和中国政府能通过双边可持续贸易协定和可持续采购政策指南(效仿其他行业先例)释放更明确的信号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可为扩大这些努力规模提供关键动力。
本文作者:
André Vasconcelos,全球林冠组织Trase项目负责人
Jack Hurd,世界经济论坛热带雨林联盟执行总监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孙芊
编辑:万汝鑫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贸易与投资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