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变革者:大中华区12人入选2025届全球青年领袖

Image: 世界经济论坛

  •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25届全球青年领袖(YGL)名单:116位40岁以下的青年领袖正以全新方式定义变革时代的领导力。
  • 从国家元首到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从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到格莱美获奖音乐人,本届入选者覆盖近50个国家,在多元领域留下深刻印记。
  • 点击此处查看2025届全球青年领袖完整名单。

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与技术革命交织的动荡时代,世界呼唤新型领导力——以协作取代零和博弈,以长远愿景超越短期利益,以质疑的勇气辅以行动的力量。全球青年领袖社区的成立,正是为了培育这样一群跨越代际与领域的变革者,以重新诠释21世纪领导力的内涵。

每年,全球逾百位杰出领袖凭借大胆构想、突破性成果及对实质性变革的承诺脱颖而出。2025届全球青年领袖延续了这一传统,包括泰国总理佩通坦·钦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黑山总理米洛伊科·斯帕伊奇(Milojko Spajic)、创作歌手、演员莫迪·阿尤达(Maudy Ayunda)、OY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里特什·阿加瓦尔(Ritesh Agarwal)、演员、制片人诺马佐·姆巴塔(Nomzamo Mbatha)等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入选者横跨金融、前沿科技、气候科学、公共服务及创意产业等领域。多元背景之下,他们共享一个坚定承诺:塑造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与韧性的世界。

2025届全球青年领袖将开启为期三年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包括参与与世界顶尖学府合作开发的专项课程与沉浸式学习体验,并有机会出席与世界经济论坛使命高度契合的国际会议。

来自大中华地区的2025届全球青年领袖有:

学术机构、智库

侯逸凡,北京大学教师

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16岁打破记录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并保持至今,连续十年女子世界第一。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罗德学者,国际棋联全球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棋盘到大学讲堂,侯逸凡致力于将智力运动的战略思维与教育创新相结合,创建了高校国际象棋人才培养体系。她相信智力运动能超越竞技本身,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促进社会包容的桥梁。作为一位在16岁就站上世界棋坛之巅的女性,她深知远见与坚持的力量。她的使命是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培养青少年的全局思维,帮助他们在复杂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战略定位。正如国际象棋教会她的:每一步都关乎全局,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独特价值

文化、艺术和体育界

乐思洋,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

自2022年出任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以来,乐思洋以战略眼光重塑展会定位,同时延续其对大中华区艺术生态的深耕——此前她主导区域业务拓展及香港展会策略规划,并于2020年疫情期间突破性地与典亚艺博共同策划首场 “艺荟香港——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Hong Kong Spotlight by Art Basel),在特殊时期为艺术界搭建关键的实体对话平台,生动诠释其艺术即连结的核心理念。乐的艺术生涯始于中东,在管理阿联酋的私人收藏 “The Farook Collection”的同时,她创办了迪拜首个“The Mobile Art Gallery”,将当代新兴艺术普及给更广泛的观众。如今,乐持续以这份开拓精神,将亚洲当代艺术推向国际舞台,重塑全球艺术话语体系。

商业领域

卞娇、普祥健康集团首席执行官

​​卞娇,普祥健康集团​CEO,致力于提升中国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引领行业发展。深耕医养行业十余载,她带领团队将多家医疗机构聚焦社区,以专业医疗机构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医养服务体系,打造"小综合+大专科+延伸护理”的创新模式。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成员,她致力于推动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将"医疗不是冰冷建筑,而是流动的温暖"融入管理,组建超千人名医顾问团保障医疗质量,用数千次医疗公益服务构建信任网络,在老龄化时代里搭建起覆盖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养老的全生命周期照护网。用她的话说:"我们不是盖医院,而是在城市毛细血管里播种健康。"

崔好,恩和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崔好,恩和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医学工程与医学物理学联培博士。毕业后创立巢生资本,专注早期生命科学孵化,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推动多家生物技术企业落地。2019年创立恩和生物,致力于通过生物设计和生物制造,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转变,为食品营养、个护日化、动物健康等各领域提供工业解决方案和高质量产品。作为全球创新技术产业化领军者,崔博士积极致力于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为实现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不断努力。

高海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

2017年6月,高女士加入天合光能,自2025年起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解决方案事业部总裁,持续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涵盖从分布式到集中式、从源网荷储一体化到微电网、从零碳工厂到零碳园区等的多个领域。凭借其在数字化管理实践和行业投资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她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服务及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 “全生命周期” 的清洁能源体验。高女士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和 “一带一路” 倡议。她在达沃斯、博鳌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 28)等全球平台上代表企业和行业发声,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碳减排理念。

葛辰皓,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主管

葛辰皓先生现任纽交所中国区主管,负责大中华区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助力中国企业通过纽交所平台走向全球。他致力于构建中国创新力量与国际资本的信任桥梁,以资本市场为平台,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与长期价值创造。加入纽交所前,葛辰皓曾任职于多家上市公司,主导投融资与战略发展工作,其职业生涯始于花旗集团亚太区投行部。葛辰皓拥有纽约大学、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最高荣誉毕业)。

王冠,可之科技创始人、董事长

王冠博士在哈佛创新实验室创立可之科技,在MIT孵化,攻克通用大模型计算不精确、逻辑不严谨、无法自主学习在线迭代的痛点,部分成果被Hugging Face评为“Most Prevalent Papers on RLHF”,将差异化的AI产品应用在考试教育、能源、交通等领域,解决产业真问题,得到市场认可。他在未来将用可信、可靠、能自主进化的AI产品服务更多领域,科技向善,用AI促进公平。

林凯源,GoGoX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林凯源(Steven Lam)是GoGoX联合创办人、执行董事兼联席行政总裁,创立亚洲首个以应用程式主导的物流平台,以实时高效的模式革新传统物流业。他倡导包容与可持续的领导力,致力推动透明协作的企业文化。荣获《安永企业家奖2023》(港澳地区)及《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等殊荣,他认为创业不仅关乎商业成就,更需勇气与使命感。他积极连结中美科技生态,现担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创业与科技中心顾问。林凯源毕业于柏克莱哈斯商学院,主修环球管理。

林侃,泰国正大集团高级副总裁

林侃博士是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专注推动集团创新业务、全球多元化投资,搭建与各国投资合作平台。正大集团成立于1921年,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2024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涉足农牧食品、批发零售、电信电视、金融、地产、汽车、制药等行业。曾于国家部委、证券公司从事宏观政策制定、金融投资。为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工作之余致力于东西方教育文化交流。现任世界教育论坛、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兼任哈佛、哥大、港中大客座或高级研究员,旨在通过文明互鉴,跨越历史的周期性困顿。

王世全,非夕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作为非夕科技创始人兼CEO,王世全一直致力于将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和可持续的商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技术边界、研发更通用智能的机器人产品。他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仿生与灵巧操作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于2016年创立了非夕科技。以“用以人为本的科技,让工作更具创造性,让生活更有幸福感”为愿景,王世全带领非夕科技成为通用智能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为机器人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创造性的启发效应。

社会组织

沈丹玺,三一基金会秘书长

沈丹玺的职业生涯深深扎根于教育与社会创新。她带领三一基金会在全球应急救援、普惠性STEM教育、乡村振兴、儿童早期发展、公益创投等领域开展研究、实践和资助并屡获嘉奖,带动企业数千名员工、上百所高校与社会组织的各界伙伴共同探索创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在加入三一基金会之前,她在哈佛社会创新种子社区担任合作与发展主管,搭建中国社会创新青年才俊的成长网络。沈丹玺是哈佛大学国际教育政策教育硕士、北京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双学士。她曾任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理事,是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位中国 “学习者之声” 奖学金获得者、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中国公益学人。

媒体

程衍樑,《忽左忽右》播客主播,JustPod首席执行官

程衍樑出生于1991年,曾担任记者,2018年创办文化访谈主题播客《忽左忽右》,同一年成立数字音频公司JustPod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忽左忽右》致力于在中文世界探索严肃内容的轻松表达,让时代与个体经验通过音频介质得以在历史中传递,这档节目连续多年被苹果播客选为“年度最佳播客”;JustPod则聚焦向各行业推广播客这一优质内容媒介,已为中文听众策划并推出超过1500期免费音频节目,如今,每个月有超过300万固定听众收听经由JustPod出品的内容。程衍樑相信在信息科技不断迭代的今天,声音作为多媒体最后一个待开发的领域,依旧能够填补日渐稀缺的真实表达与深度交流,或许不久后,声音内容将成为多元价值与观念碰撞在中文世界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之一。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青年视角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青年视角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